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AlfredBester.1913~1987)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方面均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是继阿瑟·克拉克、罗伯特·A·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之后,美国科幻小说协会评选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师,对美国科幻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
科幻史上有两件大事与贝斯特密切相关:1942年,他加入DC动画公司,参与了“超人”和“蝙蝠侠”两大超级动画英雄的创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毁灭的人》见证了“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大奖的诞生。 他给科幻界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是一个短篇故事,最初他把它寄给了《惊骇》。一个叫莫特·威辛格的编辑帮助他润色了这篇作品,并建议他去参加《激动人心的奇异故事》正在举行的业余作者大赛。贝斯特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他赢得了50美元的奖金。这篇故事叫《被破坏的公理》(The Broken Axiom),发表在1939年4月日的《激动人心的奇异故事》上。
人物生平
贝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方面均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给科幻界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是一个短篇故事,最初他把它寄给了《惊奇故事》杂志。一个叫莫特·威辛格的编辑帮助他润色了这篇作品,并建议他去参加《惊奇故事》正在举行的业余作者大赛。贝斯特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他赢得了50美元的奖金。这篇故事叫《被破坏的公理》(The Broken Axiom),发表在1939年4月号的《惊奇故事》上。
贝斯特的才华一开始就得以明显地展现,1939年到1942年间,贝斯特创作了十几个短篇,其中至少有三篇令人难忘:《亚当的伴侣不是夏娃》(Adam and No Eve,1941);《轻触》(The Push of a Finger,1942)和《地狱永恒》(Hell is Forever,1942)。 1942年,已成为贝斯特挚友的威辛格转到了一家漫画杂志,贝斯特的创作也因此转到了漫画领域。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贝斯特是一个多面手,他在漫画以及脚本编写方面表现出色,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广播电台工作,这期间贝斯特几乎完全脱离了科幻圈,直到1950年他才又开始偶尔地回到了科幻杂志之中“做客”。这时他已经成了一位成熟的作家。
1951年《银河》杂志的主编戈尔德邀请贝斯特为其撰稿,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共同完成了一个长篇的构思,1952年这部作品开始在《银河》上连载,它就是为贝斯特赢得首届雨果奖的《被毁灭的人》(The Demolished Man)。在《被毁灭的人》中,贝斯特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清晰地构建了一个由“透思士”主导的未来社会。拥有超感能力的“透思士”能够“看透”人的思想,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贝斯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未来进行精心描绘,他笔下的那个未来因而有了与众不同的异质,散发出纯正的科幻魅力。
《被毁灭的人》不仅有高品质的想象,也有惊险曲折的情节,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不得不在那样一个任何犯罪都不再可能的社会中谋杀他的商业竞争对手,并隐藏自己的杀人真相。这场金钱与超感的对抗因而显得惊心动魄过目难忘。贝斯最拿手的犀利的对话和连续性的动作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自由发挥。
在《被毁灭的人》之后,贝斯特连续发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短篇故事,如《星光,明亮的星》(star Light star Bright,1953)、《可爱的华氏度》(Fondly Fahrenheit,1954)等,后者是贝斯特最为人称道的短篇之一。
1956年,贝斯特在英国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长篇科幻杰作《虎!虎!》(Tiger,Tiger)通过这部作品,贝斯特将大仲马的复仇戏剧搬到了太空、这部作品可谓是贝斯特想象力的又一次爆发(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人人都可进行瞬间转移的未来世界),异彩纷呈的想象,加之纯熟的故事技巧,使这部小说大获成功。
《虎!虎!》1957年在美国出版时改书名为《星星,我们的目的地》,它是科幻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一流作品之一。
在科幻小说、主流小说、广播电视剧本间奔忙的贝斯特在五十年代晚期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他成了一家名叫《假日》的杂志的资深编辑。他在这家杂志一直干到七十年代这家杂志停刊。
贝斯特六十年代以前的令人难忘的作品还有《关于时间和第三大街》(Of Time and Third Avenue,1951)、《正在消失的大幕》(Disappearing Act,1953)和《谋杀穆罕默德的人》(The Men who Murdered Mohammed,1958)等,它们曾经是关于时间悖论的最机智的故事。贝斯特早期的大部分故事收录在《星爆》(Starburst,1958)和《地球黑暗的边缘》(Dark side the Earth,1964)两本选集之中。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贝斯特又一次离开科幻界,直到1974年,他才以《四小时神游》(The Four-Hour Fugue)重新展示了他原有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同年的《电脑串联》(The Computer Connection)使他重新获得了创作高潮,但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那些有关永生、全知的计算机的华丽故事的道路。虽然进步和复杂性仍然存在,但看起来《电脑串联》更像是对他自己原来作品的复制。
贝斯特的最后一部科幻小说《欺诈者》(Deceivers)发表于1981年,以贝斯特的水准来衡量,这部作品只能说是一部失败之作,它为贝斯特的科幻之旅画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
贝斯特在科幻领域算不上多产对他来讲,科幻更像是一种业余爱好而非事业。但是他那些独特的创作却为他在科幻群英榜中获取到了重要一席。
贝斯特擅长在迅速发展的情节中制造鲜明的形象,更擅长以敏锐的眼光透视未来,体察科幻潮流的变化,他是科幻小说的一位革新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他虽然基本遵循传统写法,却有着超凡的创造力,他是科幻作家中不可多见的优秀作家,在传统科幻和“新浪潮”乃至“赛伯朋克”之间架起了桥梁。
主要作品
《被肢解的人》 (1953)
《计算机联系》 (1975)
《虎!虎!》(Tiger,Tiger),后译为《群星,我的归宿》或《星星,我们的目的地》(1956)
《星光,明亮的星》(star Light star Bright,1953)
《可爱的华氏度》(Fondly Fahrenheit,1954)
《关于时间和第三大街》(Of Time and Third Avenue,1951)
《正在消失的大幕》(Disappearing Act,1953)
《谋杀穆罕默德的人》(The Men who Murdered Mohammed,1958)
《星爆》(Starburst,1958)
《地球黑暗的边缘》(Dark side the Earth,1964)
《被毁灭的人》(The Demolished Man)
小说讲述了超能侦探鲍维尔为寻找一件诡异的杀人案件的真相,踏上为死者复仇之路的悬念推理故事。
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独有的创造力和远超出其创作年代的前卫思想,这部作品于是被定位成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经典。贝斯特拒绝让自己的小说陷入好人对坏人、正义对邪恶的陈旧模式,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的本性,最后对人类本性和潜能作出了富于热爱祖国的总结。
这部经典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关于警匪较量的小说。贝斯特还在其中加入心灵感应的设定,于是小说中智慧的较量便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也是贝斯特写得最酣畅淋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被毁灭的人》获得了首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这部作品与《群星,我的归宿》一样,已经成为科幻史上的经典名著。1987年,贝斯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去世。贝斯特的科幻小说情节紧张、刺激,充满了大师级科幻文学的杰出贡献,1987年,美国科幻与幻想小说协会授予他“星云奖”特别奖。(授权转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