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分形橙子 图/大梵
天降劫灰
一大早,于克己刚刚洗漱完毕,手机就响了起来。
是王平,于克己立即接起电话。
“我拿到了样本,”王平简单地说,“十分钟后我会到四季酒店门口。”
于克己挂了电话,兴奋不已。太好了,他早就知道管理水平糟糕的埃及文物管理机构不会让他失望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折断图坦卡蒙的胡子①。他迅速穿戴好衣服,下了楼。(注:
只等待了一会儿,王平就到了。他们走进酒店餐厅,在一个角落坐下。于克己迫不及待地问道:“东西呢?”
王平从公务包里掏出那支试管,小心翼翼地递给于克己,他严肃地说:“听着,这件事情上,我冒了很大风险。”
于克己点点头,他接过试管,“我的猜测没错,是天使之发,”于克己把试管小心地放进自己的旅行包的夹层里,他压低声音,“等我回国以后——不,我现在就可以对这些样品进行初步的分析。”
“你还真是有备而来。”王平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我要走了,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我还是不太明白,这种玩意儿怎么会对古埃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昨天晚上我在网上也查找了一些关于天使之发事件的资料,这种东西,好像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于克己耸耸肩,“谁知道呢。”不知道为什么,噩梦中的阴森微笑又浮现在他脑海……于克己打了一个寒战。
王平没有注意到于克己的脸色, “如你所说,世间万物都被一张看不见的网联系在一起,我希望你是对的。如果是天使之发事件导致古埃及人抛弃一位神灵,我会邀请你做一个专项报告。”
“免了吧,”于克己摇摇头,“我不喜欢抛头露面,而且我答应过你,我的发现都属于你。”
王平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简单地点点头,然后站起身,“我该走了,保持联系。”
于克己站起身和他握手告别,他真诚地说:“谢谢你,一路平安。”
王平用力握了一下于克己的手,“祝你好运。”然后匆匆离去。
于克己立即乘电梯回到了房间。他打开旅行箱,取出一个便携式显微镜。按理说,于克己需要更专业的实验设备,但他现在只有这个,聊胜于无。他迫不及待地取出样本,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出一束纤维,放在玻璃板上进行了分离。
几分钟之后,于克己就做好了一个简单的观测样本。他把样本放到显微镜下,迫不及待地凑上去观察。
在显微镜下,于克己看到了某些类似于曾经在他们的计算机中出现的模拟结构。一些有规则的晶体格结构整齐地排列着,但是和自然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矿物晶体不同,这种纤维中的晶体格的类型有多种,而且以某种规律性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显微镜下显现出不同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凯库勒梦境中的那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终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是一种硅基生命的模板。
硅基生命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和人们的想象之中,在某些科幻作品的洗脑之下,人们总是将智能机器人和硅基生命画上等号。实际上,自发进化出的硅基生命和人类建造的虽然是以硅元素为基础的机器人可能是两码事儿。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发性硅基生命是什么结构,也难怪这些考古学家会认不出这些纤维是什么。不过换句话说,于克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能认出这种硅基原始生命的几个人之一。
但是它们来错了地方,地球并不是一个适合硅基生命生存的星球。于克己突然意识到,天使之发事件很可能比他想象的要更加频繁,也许大多数天使之发都在大气层中就挥发了,只有少数才会落到地球表面。这少数中的大多数又会落到海洋里,剩下的落在陆地上的幸运儿又有多少恰好落到有人群的地方,而且在挥发之前被人们所目击到?
为什么埃及的这些天使之发可以保存数千年之久,而其他事件中的天使之发会在短短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挥发不见?除非——不是所有的天使之发都是硅基纤维!仿佛一道闪电突然照亮于克己的脑海,是的,一定是这样,没有理由认为所有的天使之发都是硅基纤维,其他的天使之发很可能是其他形式的生命模板。地球的环境对它们更加严苛,当它们进入大气层之后,可能立即就解体了,有少数幸运者能落到地面,但也很快就升华消失了,只有硅基纤维才能够保存数千年之久。
天使之发可能是硫基纤维、砷基纤维和氨基纤维……当然,也可能是碳基纤维。
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事件,会不会是碳基纤维?一阵寒意爬上了于克己的脊背。如果将一段基因丢到海水里,它很快就会分解,但碳基纤维会分解吗?如果碳基纤维接触了海水,它们会不会从休眠中苏醒过来,然后……
于克己打开手提电脑,进入天使猎人社区,皮特·琼斯正好在线。
“皮特,我看到了你的信息,那些照片是谁拍的?”于克己迅速发了一条消息给皮特。
信息很快就回复了,“是我。”
于克己的心脏怦怦直跳,他紧接着继续打字,“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死在沙滩上的鱼,它们有没有发生什么异常变化?”
这一次的回复姗姗来迟,于克己等了一会儿,皮特发来一张照片。于克己立即点开,看到照片后,他不禁感到有些晕眩,噩梦成真了,照片上是一条似乎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生物,它的鱼鳍已经变成了足以在陆地上爬行的爪子。
紧随着照片而来的还有一条新的信息,“昆士兰大学海洋研究站的史蒂文森教授认为这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基因突变。”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好了,于克己心里说。但他无法告诉皮特,一切都是他的推测,他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事件是碳基纤维造成的,他甚至连碳基纤维到底是否存在都没有确切的证据。
于克己回复道,“我希望你能保存一些变异鱼的样本,皮特。”即使史蒂文森进行了基因检查,也不会注意是否发生了外来基因改造的痕迹。
“好,样本会寄给你,给我一个地址。”
于克己把北京的地址发给了皮特,他把纤维样本仔细地收好,然后预定了第二天返回北京的机票。
第二天,于克己坐在候机厅里,翻看着一本描述埃及神话的画册。当他读到埃及十灾时,不禁愣住了。尼罗河水鲜血之灾,紧随其后的“青蛙”灾,虱子灾,苍蝇灾,畜疫灾,疱疮灾……
天哪,于克己激动地想,这就是他要寻找的例子,澳大利亚发生的事情不是孤例!原来碳基纤维的天使之发事件很早之前就发生过了,而且就发生在于克己此时脚踩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碳基纤维落入了尼罗河水,河水变红,鱼类被纤维入侵变异,爬上陆地,这些看起来像“青蛙”的生物活了没多久之后就纷纷死去。整个孟菲斯城都腐臭冲天,导致了虱子和苍蝇的疯狂繁殖,进而出现了大瘟疫……
而埃及十灾发生的时间并不确定,也许前六个和天使之发相关的灾难都发生在美尼斯第一王朝时代,所以美尼斯才下令消灭蜘蛛神。发生在五十个世纪之前的那场入侵远比澳大利亚发生的事情要严重得多。出于恐惧,古埃及人将蜘蛛神从埃及众神的行列中除名。
这时机场里的一阵骚动惊醒了他,人们纷纷涌向窗边,惊呼声此起彼伏。于克己心里一沉,他也向窗边奔去,他费力地挤开人群,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和蛛丝正从天空飘落,在烈日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天降劫灰。”于克己的心沉了下去,他喃喃地说,“天降劫灰。”
候机大厅沸腾了,所有人都在欢呼,孩子们大叫着,“下雪了!下雪了!”
这是埃及炎热的夏天,室外气温超过四十摄氏度。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开罗也不曾下过雪。不,这不是雪,于克己面色惨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他无助地后退着,几乎是逃离了落地窗。
这场“大雪”足足下了半个小时,事后于克己才知道,这场天使之发事件的范围覆盖了几乎整个开罗市区。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这不是雪,他们看清楚了从天而降的纤维,就像蛛丝和丝绸,欢呼声渐渐停止了。人们无声地望着这副诡异的情景,直到机场的紧急广播响起,所有的航班都停止了起降。
在烈日下,落在地面上的纤维逐渐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当航班重新开启时,于克己走出了航站楼,他和所有人都闻到了一股腥臭的味道。人们掩着口鼻快步走向摆渡车,于克己四处扫视着,可是所有的纤维都已经消失不见了。于克己的心脏怦怦直跳,他意识到这一次的天使之发很可能是碳基纤维,这种腥臭味不是硫和氨的味道。
于克己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天使之发事件相隔两天发生在人员稠密的地方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他的推断没错,这种事件正在加速发生。如果埃及十灾真的是碳基纤维的天使之发引起的,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验证了。
新寒武纪
同是劫灰过往客,尘沙聚会偶然成。
——南怀瑾《金刚经一合理相分之第三十品偈颂》
十个小时之后,飞机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
飞机刚降落,于克己就打开手机查看新闻,果然,关于开罗的天使之发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下了飞机后,于克己立即给王平打了个电话,却没有打通。他摇摇头,决定先回家再说。等出租车的时候,于克己看到了一条被他忽略的新闻,前一天飞往广州的埃及航空坠毁在印度洋上空,原因不明,但是当时海域的渔船曾目击到一场奇异的“丝绸雨”。
于克己面色煞白,他哆哆嗦嗦地继续拨打着王平的电话,却一直打不通。不,于克己绝望地放下手机,意识到另外一个事实,印度洋上空也发生了天使之发事件。也许就是这些天使之发导致了飞机的坠毁。
该死的,澳大利亚、埃及、印度洋……连续发生了三起天使之发事件,于克己的脑海中再次想起画册中描绘的埃及十灾和那个该死的噩梦。这时,他的手机响了。于克己飞快地掏出手机,却失望地发现来电不是王平,而是一个陌生号码。
他接了起来,一个浑厚的声音用英语说:“是我,皮特·琼斯,我在北京,我带来了样本。”
两个小时后。
于克己本以为皮特是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但见面之后才发现,皮特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人。
“我看到新闻了,”皮特一脸严肃,“天使之发事件正在加速发生,你都发现了些什么?”他从旅行箱里掏出一只密封的罐子,那里面装着氮冷的样本。
于克己掏出石匣里取得的样本递给皮特,他讲述了这份样本的来源,“给我这份样本的朋友,在那架飞机上。”
“我很遗憾,”皮特同情地看着他,他接过古埃及的样本,仔细观察了一番,“这是天使之发,我研究天使之发事件已经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里,我可收集到不少这种硅基纤维。”
“硅基纤维?”于克己惊奇地看着他,“你也这么认为?”
“什么?”
“天使之发有不同的类型……”
“当然,我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皮特说,“澳大利亚事件中的天使之发很可能是碳基纤维,只有碳基纤维才可能和地球本土的生物圈产生反应,你知道的,”他指指那只银灰色的铁罐,“这就是证据,碳基纤维非常稀少,如果能通过这个样本发现一些外来基因,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记载的第一次碳基纤维入侵事件。”
“不,不是第一次,”于克己给他讲述了埃及十灾和他的推测,“所以,我认为,埃及十灾的前六灾是一次严重的碳基纤维事件。”
皮特沉思片刻,“你说得对,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这些……”
“迟早有人会想到的,”于克己说,“但问题是,这些纤维是从哪里来的……”
“我有个想法,”皮特意味深长地看着于克己,“你知道费米悖论①吗?”(注:①“费米悖论”隐含之意是,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悖论: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取自维基百科))
“当然。”
“那么你认为为什么没有外星人拜访地球呢?”
“某种大过滤器阻止了它们……”犹豫了一下,于克己说,“距离。”
皮特却摇摇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距离不算什么。”
“你的意思是,这些纤维就是外星人?”
“不,”皮特再次摇摇头,他提示到,“冯·诺依曼机②。”(注:②冯·诺依曼机:冯·诺依曼博士设想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很可能是将来人类进行星际殖民的前驱手段。冯·诺依曼机可以自己采集材料和自我复制,并且以当前星球为基地继续向深空进行扩散。)
于克己顿时恍然大悟,外星高级智慧体可能没有来过地球,但是不代表外星文明制造的东西没有来到过地球。冯·诺依曼都能想到的星际殖民形式,外星文明没有理由会想不到。它们的确无法穿越亿万光年的距离来到地球,但它们也可以制造自己的冯·诺依曼机器。
“这些纤维,”皮特拿起试管,带着一种敬畏的表情看着里面轻若无物的纤维细丝,“它们是外星文明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类一直在设想未来人类制造的冯·诺依曼机是什么样子,但是大自然早就将最简单有效的冯·诺依曼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了。外星文明精心制造了这些纤维,它们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从休眠中复苏,利用周围的元素进行自我复制,如果遇到了高级生命,就进行入侵和改造。它们的本意也许是帮助本土生命进化,但是却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可是,”于克己依然觉得有些地方说不通,“我们不知道这些纤维在宇宙中是以什么形态进行航行的,但是它们同样也要穿越非常遥远的距离……它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抵达地球的……”
“你还没明白吗?”皮特笑了笑,“地球诞生之时,宇宙本身已经存在了上百亿年了,在这期间,有无数的文明曾经兴起,在地球诞生之前,它们就发射了冯·诺依曼机,直到地球诞生之后,碳基纤维落进了原始汤里,它们在原始汤里完成了第一次自我复制。但是只有碳基的自我复制机器在地球上生存了下来,其他形式基础的生命制造的自我复制机器都无法适应地球的环境而解体了。而我们——”他指指于克己和自己,“我们都是那一批天使之发的后裔。”
于克己皱起眉头,早就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外太空,最初的生命物质很可能是被彗星在几十亿年前带到了地球。但他从未往天使之发这件事情上想过。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天使之发依然源源不断地飘落到地球,也许在寒武纪时代,有更多的碳基纤维来到了地球。”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③”(注:③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地迅速起源、立即出现。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取自百度百科))
“没错,”皮特点点头,“而且这种事情可能不止发生过一次,地球的生命史本身就是天使之发造就的。”
天哪,于克己抬起头,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天花板,望向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星空。无数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被不同形式的文明抛洒进太空,它们可能已经有数十亿年的历史,穿越了难以想象的黑暗空间,来到了地球。人类以为自己处于一个海洋中的孤岛上,是黑暗森林中的一棵远离其他树木的小树苗,但其他的岛屿上早就有“人”扔下了无数的漂流瓶,而且它们早就到达了我们的沙滩。
他仿佛看到漫天的安萨利蛛丝覆盖了每一片大陆和海洋,海水变成血红色。天上的鸟,地上的走兽,海里的鱼,都开始在外星文明精心设计的冯诺依曼机的操纵下开始加速进化。
不,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于克己急速地思索着,他总觉得这不应该是真相的全部……
“我们必须做点儿什么。”于克己看着皮特·琼斯,“我相信你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你也不会亲自前来北京。”
皮特沉重地点点头,他的手指轻叩着桌面,“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天使猎人退出。我很高兴见到一个跟我一样固执的同行。”
“而且我们抓住了猎物,”于克己指指桌面上的试管和那只银灰色的罐子,“问题是,谁制造了它们。”
“你不相信是外星文明制造了它们?”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于克己摆摆手,“我是说,为什么都是纤维……”
“科技上的趋同进化,”皮特打断他,“就像英国人和德国人不约而同发展出雷达,我相信在同一个宇宙中,许多文明的科技最终都会走向趋同效应。”
“我同意这一点,”于克己谨慎地说,“那么,让我们来假设一下,碳基纤维来自碳基文明,硅基纤维来自硅基文明……”
“没错,”皮特点点头,“没有理由认为一个碳基文明会发射硅基纤维作为自己文明的冯·诺依曼机,文明都是自私的。”
“那么,深海火山口周围生活的硫基生物也可能是远古时期硫基纤维的后裔。但是就地球目前的环境来说,对当前地球生物圈会造成影响的可能只有碳基纤维。”
“同意。”
“很好,”于克己点点头,“问题是,这种入侵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想想看,初代纤维在原始汤中开始了自我复制和演化,地球上出现了碳基生命,但是碳基纤维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外太空袭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单细胞生命到多细胞生命的跨越,性的产生……我姑且认为这些事件都是善意的入侵。”
“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尽然,”于克己摇摇头,“这些事件对宏观的生物圈角度上来看可能是善意的,但是对于某些物种可能是毁灭性的。”
“这不难理解,如果这类纤维改造了一些物种,那么这些物种就获得了更大的优势,它们的竞争对手会灭绝。”
“可是,问题在于,”于克己直视着皮特的眼睛,缓缓地说,“皮特,所有的碳基纤维来自于同一个文明吗?”
皮特马上就意识到了于克己想说什么,“不,来自不同文明的碳基纤维可能远远多于来自同一个文明的碳基纤维,更何况在数十亿年的时间尺度上……”
“那么,来自不同文明的碳基纤维,就不一定会是‘善意’的了,”于克己指出,“几乎可以肯定,来自其他文明的碳基纤维一定是充满恶意的竞争者,而且,这种竞争早已经发生过了。”
“我的上帝,”皮特终于明白于克己在说什么了,他惊呼道,“生命大灭绝!”
于克己无言地点点头,两位天使猎人交换着沉重的目光。是的,生命大灭绝事件一直是地球生命史上困扰科学家们的难题之一。科研人员根据化石考证,地球至少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和若干次小型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消灭了大约85%的物种;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中,海洋生物遭遇了灭顶之灾;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更是有超过96%的物种灭绝;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有76%的海洋生物灭绝;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大灭绝,有80%的物种消失,其中就包括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之久的恐龙。
其中,发生在2.5亿年前的第三次大灭绝最为凶险,它的持续时间仅仅六万年,就消灭了超过96%的物种,地球差点儿就变成一颗荒芜的星球。
关于这些灭绝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虽然有火山喷发说,陨石撞击说,气候改变说和大规模传染病说等学说来解释这五次大灭绝事件,但都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同。而除了这五次规模比较大的灭绝事件之外,可确认的次级灭绝事件的数量更是高达十九次!而人类尚未发现的灭绝事件可能更多。
“距离初代纤维降临地球已经过去至少38亿年了,再次出现初代纤维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我们面临的入侵一定是恶意的。”
“我们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皮特有些灰心丧气,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的话,“可是,谁会相信我们呢?”
于克己掐灭了烟头。“你别忘了,皮特,我是一个异星生物学家,幸运的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构建其他星球可能出现的碳基生命模型。”他指指装着样品的罐子,“也许,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中国,北京,异星生物研究所。
当于克己带着皮特将他们的推测向所长进行汇报之后,赵所长的反应并没有让于克己感到意外。
赵所长疑惑地看着于克己,“怎么?你转行开始写科幻小说了?虽然咱们干的事情是有那么一点儿科幻,但你未免也想得太多了吧。”
皮特有些尴尬地看着于克己,他虽然听不懂这位赵所长在说什么,但他料想绝对不是什么好话。于克己面色自若地将那只银灰色的罐子轻轻放在赵所长的桌子上,“赵所,如果你不相信,尽可以对这个样本进行检测,如果有外来基因的痕迹,相信你很快就可以发现的。”
“也可能是基因变异呢?”赵所长还是不太相信于克己说的一切。
“不,基因变异很容易分辨,但是外来基因一定非常明显,我们已经建立了二十多种可能存在的碳基生命模型,我相信很可能其中会有相似的结构。”他加重了语气,“如果我的推测没错,这可能是第一次被人类收集到的来自外星的生命体,你难道不想验证一下我们的理论模型吗?赵所——”于克己恳切地说,“如果这是真的,咱们研究所将是第一个对外星生命进行研究的机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于克己的话触动了赵所长,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意味着研究所的理论模型可能是正确的,而且很可能让研究所名垂青史。
“如果我们的推测是真的,很可能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生命大灭绝。赵所长,我们有机会制止它,”于克己趁热追击,“即使是最轻微的灭绝事件,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有这么严重?”赵所长瞪大了双眼。
“这些恶意的碳基纤维很可能会导致一场瘟疫,想想天花、黑死病、埃博拉吧,甚至一场西班牙流感就杀死了五千万人,”于克己说,“一场席卷全球的大瘟疫就足以造成人类灭绝……对于地球生命圈来说,人类真的不算什么。”
赵所长的表情凝重起来,但他依然很谨慎,“我可以让人检测这个罐子里的东西,但我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此事非同小可,在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之前,这个消息需要绝对保密,我可不想让研究所成为一个国际笑柄。”
“我想,”于克己叹了口气,“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证据了。”
“等检测结果出来再说吧。”赵所长不置可否地说,“就让我们等等新闻,如果你们说的是真的,我倒想看看尼罗河变红的奇景。”
“那不会是什么赏心悦目的景色,相信我。”于克己最后说。
于克己和皮特走出办公室之后,皮特拍了拍于克己的肩膀,“你说服他了?”
“还没有,我们中国人讲究眼见为实,”于克己说,“不过,他答应利用研究所的设备检测那个样本了。”
皮特点点头,但是又马上摇摇头,“于,我倒希望我们的推测都是错误的。我们还是做最坏的打算吧,你们中国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还没有下雨就要……”
“未雨绸缪,”于克己说,“我突然想到一点,发生在澳大利亚和印度洋的事件与开罗的事件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认为它们一定是由同一个文明制造的碳基纤维。”
“没错。”皮特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这么说,开罗和印度洋的碳基纤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难,毕竟在澳大利亚已经发生过一次了。除了海水变红和一些海洋生物发生了变异之外,似乎没有更多威胁。”
“我担心的是,澳大利亚发生的事件真的结束了吗?”于克己却没有这么乐观,“我们的推测是碳基纤维会改造鱼类,加速鱼类的进化,可是如果这个推测是错误的呢?”
“你需要休息一下,”皮特温和地说,“于,你太紧张了,有时候紧张有助于我们思考,但过分的紧张会让我们失去方向。”
于克己抬头看向远方,北京的高楼大厦在雾霾中若隐若现,仿佛迷雾中的海市蜃楼,一群哨鸽穿透灰色的云层发出尖利的啸声。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与平静。
“我要回澳大利亚,”皮特说,“如果澳大利亚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我一定会发现一些端倪。于,你要记住,不管他们怎么看待我们的想法,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克己感激地点点头,他们互相拥抱一下,就此分别。皮特乘坐第二天的航班离开了北京。皮特离开之后,于克己把自己关在家里,他在互联网上检索着有史以来发生过的恶性瘟疫事件,但是却没有什么新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造成历史上最惨痛瘟疫的天花、鼠疫、流感等病毒是来自地外的生命物质,但同样也没有什么证据来杜绝这种可能性。
那些碳基纤维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生命信息的载体。就像一串串最原始的DNA,它们可能会在精心设计的指令下为自己建造外壳,并且感染和入侵已经存在的生命体。如果是这样,人类应该如何对付这种潜在的威胁呢?
这些后来者已经无法对地球生命圈造成大的威胁,毕竟地球生命圈已经有了至少38亿年的进化优势,但不代表人类不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对生物圈最微小的搅动,都可能放大传递到食物链的顶端。距离顶端越近的物种受到的影响越大,而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也许这种遍布宇宙的天使之发本身就是大过滤器的一种,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命是否也是在发展出跨星系飞行的技术之前就被这种入侵的纤维所毁灭了呢?如果历史上发生过的大灭绝事件再次出现,人类能从那种恐怖的灾难之中幸存下来吗?难道,这才是宇宙的真实图景?这些纤维难道是远古的文明释放出来专门清除其他行星智慧生命的生化武器?
想到这里,于克己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种看起来纤细脆弱的天使之发其实是远古幽灵释放的肆虐宇宙的恶魔,是来自蜘蛛神安萨利的诅咒,是天降的劫灰,迟早有一天它们会将人类扼杀在这颗蓝色行星上,正如它们曾经造成的恐怖灾难。
当天晚上,于克己以为自己会做噩梦,但他什么都没有梦到。第二天一大早,于克己就被电话吵醒了。
“于克己,”手机里传来赵所长急促的声音,“快看新闻!”
于克己翻身下床,打开电视,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早间新闻,画面中的情景再熟悉不过了,他甚至在画面中看到了开罗塔和四季酒店,画面里的尼罗河变成了诡异的血红色。主持人正在与新华社驻开罗的记者连线,现场有大批惊慌失措的民众聚集。这时,新闻画面切换回演播室,一个专家说:“这很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淡水红藻引起的赤潮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近海沿岸,由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无节制排放会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进而导致赤潮藻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但是淡水中很少会出现赤潮,但也不是没有过记载,巧合的是,尼罗河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赤潮事件,这件事情被记载在了《圣经》上,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埃及十灾……”
“你是对的,这不是巧合,”赵所长的声音传来,“请你立即来研究所,紧急会议。”
于克己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发现马蹄形的会议桌周围已经坐了好几个不同部门的高级研究员。
看见于克己走进会议室,赵所长将一份档案递给他,“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是典型的基因嵌合现象。”
这个结果在于克己的意料之中,他接过档案翻看着,“有没有分离出外来基因?”
“有,”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回答了他,“我们针对变异部位进行了基因分析,已经定位到了外来基因序列,正是这些外来基因导致了变异。”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于克己问。
“这个我们还不清楚,”研究员摇摇头,“毕竟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不,是从未遇到过。”
“能否定位到外来基因的来源?”于克己追问道。
几个高级研究员们互相看了看,赵所长开口说道,“这种基因的结构和R-23模型非常接近,有大约30%的相似度,这已经很高了,几乎已经能够证明这种基因的确来自外太空。这个检测结果是说服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最有力证据。”
又对上了,于克己点点头,R-23模型是他们建立的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碳基生命模型。
“具体细节就不在会议上说了,”赵所长表情凝重地继续说道,“他们都已经知道你的发现了,我已经将这个事情上报,联合国卫生组织正在协调科学家前往埃及进行现场调查。如果你的预言没有错,可能很快就会有‘青蛙’从河里蹦出来。好消息是,目前还未发现人群感染不明疾病,现场的专家分析,埃及十灾中的疱疮灾和长子灾是由‘青蛙’、跳蚤和苍蝇传播的病毒或者细菌。”
“不必过于担心,”于克己安慰道,“从历史上的埃及十灾事件来看,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入侵。埃及十灾后续的畜疫灾、疱疮灾和长子灾虽然都是这种东西引起的,但是在现代的防疫条件下,应该都可以避免。现在最重要的是多收集样本,如果世界上最顶尖的生物医学团队能重视起这件事情来,我相信以人类的智慧,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
“很好,”赵所长点点头,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于克己,“这些话,你可以在更高级别的会议上给那些元首和总统们说。你没听错,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邀请你和那位皮特先生做特别顾问。但是现在,他们需要研究所派出一位专家加入卫生组织的特别调查组,你赶紧收拾一下行李吧。”
于克己点点头,“我会的。”他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重返埃及了,但这一次他感觉信心十足,希望之火在他胸口熊熊燃烧。他和皮特还有所有的天使猎人们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赵所长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我们要正视困难,但也不能被困难打倒。从辩证主义的角度来看,事情总有正反面。这一次的灾难是老天给我们的预警,如果不是于克己同志的努力,科学界可能还会对这一次的预警视而不见。毕竟,全世界可能只有我们在研究可能存在的异星生命模型,即使是其他人分析了变异的鱼类,他们可能也根本不会往外太空来的威胁上面去想。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感谢于克己同志!”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于克己的脸有点儿红,他待掌声平息之后,说:“如果碳基纤维的入侵是一种大过滤器,那么大灭绝迟早会再次到来。如果天使之发是外星文明释放的生化武器,那么还会不会有其他更具有破坏力的武器正向地球袭来?答案是一定的!这件事情能让科学家们更好地去构思这个宇宙真正的图景,我们不是旷野中的独苗,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来自古老外星文明的敌意。所以,人类必须走向星空大海,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苏联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相信这一次的事件会成为人类进军宇宙的动力,人类必须走出这个摇篮,才能继续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尾 声
走出研究所大门的时候,于克己的电话响了,是皮特,他接了起来。
“于,”皮特在电话里说,“他们来找我了,昆士兰大学海洋研究站的史蒂文森教授邀请我加入新组建的调查队,我们准备重返卡尔巴里公园进行现场调查。”
“恭喜你,”于克己说,“我也要去埃及了。”
“谢谢你,于,”沉默了一下,皮特才说道,“如果不是你的发现……”
“不,这是所有坚持追寻真理的人的胜利,”于克己打断他,“谢谢你,皮特。”
他挂了电话,步伐坚定地往前走去。于克己知道前面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光明正在驱散黑暗的愚昧,希望就在远方。
(全文完)
最热文章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
《爆款好人》:网红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榕哥烙科】第541期:想要一口好牙,只靠刷牙可不行
中国科学技术馆2024年体验官招募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