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的小志愿者张予晴,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跨越千年的“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2021级小小志愿者张予晴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中华大地处于深重的灾难当中。1931年,在欧美学习建筑史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怀着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宏愿回到祖国,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国营造社,和同仁们开展了大规模中国古建筑田野调查工作,对古代建筑实例进行调查、测绘和研究。在1932-1937年的短短5年时间里,学社成员以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走过中华大地137个县市,对1823座古建筑进行了勘探和调研,搜集了大量珍贵数据,对创立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作出了巨大而空前的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宋代、元代建筑,但却一直没有发现唐代木构架建筑。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大唐盛世,那段令人豪迈自信的光辉岁月,那片令人无限向往的文明疆土,居然没有一座建筑遗存能够历经风霜、屹立千年,留待后人瞻仰吗?要欣赏唐代木构架建筑只能到全面仿造中国唐代建筑而建寺庙的日本去吗?梁思成不甘心,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唐代木构架建筑的追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在法国汉学家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中发现有一幅“五台山图”,图上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并注明了寺庙的名字,其中“大佛光之寺”赫然在目。壁画在唐代便已存在,大佛光之寺(简称“佛光寺”)必定是唐代或唐代之前的建筑。梁思成如获至宝、兴奋不已,他马上着手查阅相关资料。据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建于北魏时期,因唐武宗灭佛事件被毁,12年后重建。如果依然存在,佛光寺将成为第一座跨越千年的唐代建筑,堪称“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活化石”。

佛光寺,图片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丛书
1937年6月,几经周折和艰苦跋涉,梁思成和林徽因终于来到了佛光寺。根据建筑开阔的布局和磅礴的气势,便初步判断佛光寺属于唐代建筑。为进一步取得证据,他们搭起脚手架,拂去千年尘埃,终于在大殿的横梁处找到了唐代墨书——唐大中十一年,即857年,这距当时已有1080年的历史了。佛光寺的发现令中外建筑界为之震动,它一举改写了我国无唐代木构架建筑遗存的历史,使中国木构架建筑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建筑奇迹。同时,佛光寺将唐代建筑、泥塑、壁画、书法四种艺术荟萃一堂,成为独一无二的唐代艺术珍品,梁思成激动地称之为“中国第一国宝”。

“抬梁式建筑——佛光寺大殿”展品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张旖旎拍摄
好了,这就是本期“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的内容,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

《把科技馆带回家》系列丛书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代建筑》,略有改动。
《中国古代建筑》王爽/马若涵/陈康/张瑶等编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4(把科技馆带回家.华夏之光)
策划:李广进
制作:张旖旎、张予晴
审核:王紫色、李广进、袁辉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供稿
(本文转载须经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许可)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