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要快!
2022-02-16 10:20:00刚开始打喷嚏,以为是小感冒,扛一扛就能过去;等到症状加重了,才开始重视起来。
很多人习惯如此,其实是犯了大忌。
林琳主任治感冒的经验是:要快!
一有受寒表现,比如怕冷、打喷嚏、流鼻涕,就马上处理,阻止病邪继续深入发展。
等病邪由表入里,寒热错杂,选药、治疗都难了。
发现感冒苗头,及时处理
感冒怎么及时处理?
——很简单,葱姜蒜煮鸡汤。
平时,林琳主任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感冒苗头,都习惯喝这个汤,有时还会放点芫茜。风寒风热感冒都可以喝,有时甚至不必吃感冒药。
如果风寒感冒重的,加多点姜。
如果风热感冒重的,加点清热的中药材,如菊花、金银花等。
这个汤治感冒,功在“解表”,打开肌表门户,把病邪放出去。
当感冒初起,不管风寒风热之邪,都在体表。人体遭受病邪攻击后,也多会关闭毛孔,以防更多病邪进入,于是,病邪被“关”在人体里。
姜葱蒜、芫茜都有辛散之效,能够帮助人体打开毛孔,促使病邪从毛孔发散到人体外。病邪走了,病就好了。
注意,不要喝浓鸡汤、不吃肥腻食物。
感冒拦截方,用起来
1.怕冷、打喷嚏、流鼻涕
【葱豉汤】
葱白、淡豆豉,均适量,煎汤,趁热服用。
用于感冒初起,有祛风解表之功。
适用人群:风寒轻症人士。
慎用人群:阴虚、血虚等体弱感冒者。
2.发烧
【姜贴大椎穴】
切一块生姜片,厚度适中,别太薄,贴于脖子下方的大椎穴。
大椎穴,是解热发表的第一穴。姜敷大椎穴,每有退热神效!
【揪大椎穴】
体质较好的人,可以用手指对大椎穴做揪痧,或者用刮痧板刮痧。
体质较差的儿童,不宜用。
3.喉咙痛
【刺少商穴】
刺激少商穴具有泻热开窍、通利咽喉功效。
用拇指指甲,或用棉棒、牙签、圆珠笔等,刺激少商穴,能止咽喉痛。
4.咳嗽
【足底贴蒜片】
把蒜切片约1元硬币厚,贴到足底的涌泉穴上,用创可贴固定。
贴敷时间不能太长,15~30分钟,局部皮肤红润为度。请勿整夜贴敷,会出水疱。
怀疑流感,及时就医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不急,不发热或低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开始为清水样鼻涕,随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咳嗽。相对较少出现发热及全身症状。发热多在鼻塞、流涕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往往不是高热。
而流感起病急,会突然发高烧。发热时,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头痛、咽痛、肌肉酸痛、浑身发冷无力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多出现在突发高热后。
“普通的四季感冒,三五天就会变好。流感比较严重,需要积极治疗。”林琳医生说。吃感冒药两三天还没见效,或严重怀疑感染流感的,最好及时就医。
流感预防方,快收藏!
刘长波医师——
【五虎汤】
绿豆15粒、芝麻10克、绿茶15克、核桃仁2个、生姜3片。
一起熬水,水开3分钟可倒出饮用。对流感初期和预防流感有作用。
【食醋熏蒸法】
先将门窗紧闭,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毫升,冷开水5毫升,放在锅内加热,利用蒸汽熏蒸半小时以上。可起到消毒空气、预防感冒的作用。
林琳医师——
流感的预防,主要是要根据不同体质特点来调节身体平衡。
●热性体质
表现:面色通红、容易心烦气躁。常觉全身发热、口干舌燥;喜欢吃冰冷的食物,容易便秘。
可选用沙参、麦冬、西洋参、百合、玉竹等滋阴清热的食材,煲汤服用。
如是小孩,则要养阴益气,可选用药性平和的太子参,煲水服用。
●寒性体质
表现: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怕冷喜热,易腹泻,精神萎靡,身体乏力,长期手足冰冷。
这类群体主要需补气。可用人参、红参、高丽参、党参、北芪、鹿茸等煲汤服用,提高免疫力。
●夹湿体质
表现:南方地区的人大多脾虚夹湿,如怕冷怕风,四肢偏凉,不耐寒凉,胃口欠佳,大便稀烂。
这类群体可用扁豆、赤小豆、薏米等食材煮水喝,健脾祛湿。
●上火、热度很深
如果热度过盛,需要泻火排毒。可选择板蓝根、夏桑菊,或罗汉果茶。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