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如避箭,想感冒都难
2022-02-16 10:18:00中医认为,感冒是外邪侵袭引起的疾病。
外邪,就是外来的邪气,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这“六兄弟”。
其中,风邪是“贼老大”,胆儿最肥的那个。
它无孔不入,善行而数变,寒、暑等贼老弟要想窃入人体,必须由风带头。故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的说法。
不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或是夹湿感冒,都缘于风邪乘虚入侵而发病。
不懂避风,一晃神,就中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沙发上打盹,迷糊中感到丝丝凉意,但懒得起来加个毯子,结果,一觉醒来,鼻涕直流。
?出门办事,被寒风一吹,连打几个喷嚏,回到家没多久,额头、手心就开始发烫。
?在窗边工作,窗口的风吹久了,后脖颈发冷、发僵,没在意,但很快,喉咙发痒,感冒来了。
感冒前,突然发冷、打喷嚏,这些不经意的表现,常常就是风邪袭人的反应。
风邪伤人,快且准。人只一晃神,就中了。尤其风寒,发病快,进展也快。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训诫,“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矢,即箭。
意思是,古代真正善养生的圣人,避风就像避箭。
但问题又来了,难道风都不能吹了?
“当然不是!”
刘长波主任解释道,并非风都不能吹,而是要避开“怪风”。
什么样的风才是“怪风”?
刘主任介绍,可以分为两种。
首先是,不正之风。
比如:突然刮起的大风;春天,刮起干冷的西北风;秋天,吹起闷热的南风等等。风太过、不及、不应时,都属于不正之风。
其次是,虚邪贼风。
这种风,会在人体气血虚衰、毛窍疏张之时,趁机偷袭,伤人于无形。
护好“鬼门”,任它猛风吹
防感冒,光是避风,还不够,得护好身体的“鬼门”。
什么是鬼门?就是身体的汗孔。
刘主任解释:鬼门,如同房子的窗户,能控制温度、排泄浊气。
房间闷热了,开窗散热;空气浊臭了,开窗通气;寒潮来袭了,关窗保暖;房内潮湿了,开窗迎接阳光。
但它也是风邪进入身体的窗户,是风邪最初停留的地方。
为何感冒后,会起鸡皮疙瘩,会怕冷?
因为感冒多是风寒之邪入侵,会使汗孔闭塞,使寒邪停留在表皮、肌肉里。
为何会发热?
“窗户”被堵住了,阳气无法向外疏泄,闷在里面。“只有汗孔闭阻,才有高热不退啊!”
刚感冒发烧时,捂一晚汗,第二天烧就退了。正是因为,来路即是去路,汗孔打开,汗排出体外,顺便也把邪气带了出去。
《黄帝内经》中有“开鬼门”的治法,即是“发汗法”。中医常说的“解表”,其实也是指发汗祛邪。
刘主任指出,解表发汗是一切感冒的总治必须解表袪风,邪客汗孔,必须解肌发汗。
“中医治疗的感冒方剂,不论是风热感冒者,如桑菊饮、银翘散等;抑或是风寒感冒的,如桂枝汤、荆防解毒散等,均以解表发汗为先。”
换言之,只要把身体的“窗户”严密关闭,任它外界狂风暴雨,也无法入侵我们的身体。
为何就偏偏我感冒
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人得重感冒,有人却健康得很?
感冒是正邪相争的表现。
外界的风寒、风热等能不能成为侵袭人体的邪气,还要看人体正气的盛衰。
影响人体抵抗邪气的正气,主要是输布于人体表面的卫气。
打个比方:假设身体是一座城池,邪气就是会爬墙的敌兵,人体的卫气就是城墙。
有的城墙高,有的城墙矮,有的城墙薄,有的城墙厚,攻打的难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犯。就算犯病,症状也比较轻,恢复快。
但如果人体正气相对虚弱,邪气便可入侵。
所以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能不能成为虚邪贼风,取决因素还是我们自己。
上火、肠胃不好时,最易感
想增强自身的卫气,对抗外邪,首先要知道:卫气来自于哪呢?
生于水谷,源于脾胃。
为什么有些感冒,感觉是“吃出来的”?
因为,当人吃了油炸、烧烤等燥热食物,或体内早有积热积湿,甚至积寒等,人体往往亟须“散热”“散寒”。
此时不慎感染风邪,毛孔“出风口”便堵了,散热机制受阻,形成内外合邪,就会感冒。
医生支招:九个关键时刻,别吹风!
●洗澡、泡温泉后
刚洗完热水澡、泡温泉后,周身冒着热气,汗孔大开,如果当风,感冒多夹湿气。
●老人小孩更衣脱帽时
老人阳气已衰,小孩阳气未盛,当天寒地冻之时,更衣脱帽,必中风邪。需注意要关好门窗。
●房事(性生活)后
男女房事后,肾精暂衰,气血虚弱,汗孔大开。此时当风,必患感冒。
●大病久病初愈
久病大病后,气血必虚,若不注意,当风而坐,必患“体虚感冒”。
●饮酒过量或大醉后
酒性走窜,大量饮酒后,汗孔洞开,此时当风,极易感冒——多伴肝热酒湿,必伴周身肌痛、关节肿痛等症,比较痛苦。
●劳动、运动大汗后
大汗后阳气耗损,津液也亏,身上汗孔全开,风邪必定乘虚而入。
●温灸热疗后
艾灸、热疗后人士,禁止当风。此时汗孔打开,风邪最易侵犯。
●女性产后
产后气血大伤,若此时当风,风寒长驱直入,不只得感冒,还会贻害日久,称为“产后风”。
●女性经期
女性经期流血耗气,汗孔关闭不固,此时风邪容易内侵,称为“经期感冒”。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