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的“降压方”,对症才有效
2021-12-01 10:01:00平常出诊,郝锦红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高血压病患者——
前一晚《养生堂》等一类的养生节目,讲述了一个治疗高血压的方子,第二天他就拿着方子来中医院取药。
郝锦红医生说,这样非常不可取。
中医讲究辨证,需要分清病变部位、寒热虚实才能对症用药,不建议患者捡一个电视、报章的方子,就直接自用。
在治高血压上,中医的见解与西医有所不同。不是紧盯着血压值,而是着眼于缓解身体不适,调节机体平衡。
中医降压,要对症用药
郝医生说,很多所谓的“中医降压方”,严格来讲,并不能单纯称作“降压方”。
因为中药方不像降压西药,紧盯着高血压的血压值,服中药后,就能够确切降低几个毫米汞柱的血压值,而是着意于找到原因,因病施治,调节机体平衡,起到缓解身体不适的作用。
故而,药方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比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一类是针对病因,达到身体平衡。
【镇肝息风汤】
组方: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对症: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化风的高血压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舌红、脉细数。
【通窍活血汤】
组方: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
对症:适用于瘀血阻窍的患者,表现为眩晕时作,头痛如刺,伴有脸色发黑、口唇发暗、肌肤甲错、心悸失眠、健忘耳鸣、舌暗有瘀点或斑,脉弦涩或细涩。
解读:此方可活血化瘀,通窍活络,对缓解中风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左归丸】
组方: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对症: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虚证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酸膝软、口干舌燥、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归脾汤】
组方: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龙眼肉、生姜、大枣。
对症:适用于气血不足的患者,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伴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方: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对症:适用于痰浊中阻的患者,表现为视物旋转、头重如裹,伴随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腹胀纳少、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滑。
【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方:柴胡、黄芩、半夏、茯苓、桂枝、人参、龙骨、牡蛎、大枣、干姜、大黄。
对症:胸肋苔满、烦躁不安,甚至惊狂谵语、心慌憋气、夜寐不安。
中药调理,有望停药?
在西医眼中,高血压患者约九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机制不明,原则上无法治愈,只能终身服药。
但是,郝医生告诉记者,中医的见解,与西医不一样。
中医认为,血压升高及其伴随的不适,只是症状,说到底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所以,若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锻炼等,同时用对症的药物治疗,逐渐恢复机体平衡,可以做到逐步减药,最终甚至停药。
郝医生说,她有一位老同事,患高血压十几年了,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办法很好地去调整生活方式,一直服用西药降压药控制。
同事退休后,有了空闲,便坚持每天步行到北海公园锻炼,绕湖一圈再走回家。另外,注意饮食、生活方式调养,现在血压已经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服西药降压了。
当然,必须承认,这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调理过程,要求病人配合。
“许多患者难以接受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那么每天坚持服用降压西药,只要血压控制理想,这种简单方便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郝医生说。
只吃中药,不吃降压西药,行吗?
综合医院在临床上,对于2级或以上较为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会采取中西结合治疗。
西药可以让患者的血压迅速回落到安全状态,避免因血压过高,出现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肾衰竭等危重症。
中医虽说能治本,却也不是说一两服药就能治好。同样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还得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综合调摄。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