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CC0公共领域
据估计,每年有约八百万吨塑料垃圾排放入海,其中,绝大多数在阳光和海浪的磨蚀下变为微塑料。这些小颗粒可以随着洋流漂流到入海口数千英里之外。
这些垃圾会危害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而且很难追踪和清理。
最近,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海洋微塑料并进行长期追踪,提供其每日排入海洋的时间线,显示其移动方式和聚集性。
这项方法依赖于飓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即CYGNSS),该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视图,也可以放大局部区域图像,得到该地区微塑料排放的高分辨率影像。
目前的追踪主要依赖于浮游生物拖网渔船零星的报告,这些拖网渔船捕捞时会将微塑料和捕获物一起网住。而这项技术极大地改进了目前的追踪方法。
密歇根大学弗雷德里克·巴特曼气候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克里斯·鲁夫(Chris Ruf)表示:“我们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但我希望,在这场改变追踪和管理微塑料污染的重大变革中,这项研究能贡献一点儿力量。” 他是CYGNSS的主要研究员,也是最近发表的这篇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
他们的早期观察很具有启发性。
图片来源:pixabay
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季节变化
研究团队发现,全球微塑料的浓度随季节变化波动。在北半球夏季,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浓度达到峰值。例如,六七月份是垃圾集聚的高峰期,塑料微粒大量集聚在北太平洋的大太平洋垃圾带,形成一个塑料集中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在南半球,塑料微粒的浓度在夏季一二月份达到峰值,而冬季塑料微粒的浓度较低。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更强的洋流能打破塑料微粒的羽流,二是垂直混合的增加使它们进一步沉入水下。
数据还显示,长江入海口的微塑料浓度出现过几次短暂的峰值,由此怀疑这里是污染的主要来源。
“怀疑微塑料污染的来源是一回事,但是确认是另一回事,”鲁夫说,“过去可用的微塑料数据非常稀少,只有不可重复的简短快照。”
研究人员制作了显示全球微塑料浓度的可视化图像。图像显示,塑料往往在洋流区和水流汇聚区集聚,太平洋塑料带是其中的极端案例。
鲁夫表示,“值得注意,主要河口的羽流是海洋微塑料的来源之一,但这里并非微塑料集聚的地方。”
鲁夫说,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清理微塑料的组织更有效地部署船只和其他资源。研究人员已经在与荷兰清理组织“海洋清理”(The Ocean cleanup)商谈,共同验证该团队的初步发现。单点排放数据也可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有用,该组织赞助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寻找新方法追踪微塑料排放到全球水域。
塑料垃圾 图片来源:pixabay
飓风追踪卫星关注塑料污染
这项追踪技术利用CYGNSS的现有数据,由鲁夫和密歇根大学的本科生玛德琳·埃文斯(Madeline Evans)开发。CYGNSS是一个由八颗微型卫星组成的系统,由鲁夫主导,2016年发射升空,用于监控大型风暴中心附近的天气,还能够预估风暴破坏的严重程度。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测量海面粗糙度,CYGNSS已经通过雷达进行了测量。所得数据主要用于计算飓风眼附近的风速,但鲁夫想知道它是否还有其他用途。
鲁夫说:“我们一直在用雷达测量海面粗糙度和风速,水中物质的存在会改变它对环境的反射,所以我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整个事情倒过来做,利用反射的变化来预判水中物质的存在。”
团队使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独立风速测量仪器,寻找一定风速下海面粗糙度较低的区域。他们将这些区域与浮游生物拖网渔船的实际观测结果、海洋洋流模型预判的微塑料移动轨迹进行了比对,发现海洋平滑程度和微塑料集聚的高相关性。
鲁夫的团队认为,海面粗糙度变化可能不是由微塑料而是表面活性剂直接引起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类似油或肥皂水的化合物,可降低液体表面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往往与海洋中的微塑料集聚在一起,因为它通常和微塑料一起排放,再者,表面活性剂和微塑料进入水体后漂流和集聚的方式类似。
撰文:加布·切里(Gabe Cherry)
翻译:荣济妍
校审:赵欢
引进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