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关于人格类型的问题

来源:

导语:你属于那种人格?内向还是外向,正常还是不正常?是时候对这样的分类方法进行检视了。 


关键词:人格;分类


内向+类型A?我们的人格可没那么容易分类。图片来源:Ivana Vasilj/Flickr, CC BY-NC-ND


 有关人类可以按照人格分为不同类型的想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23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撰文描述了30种人格类型,时至今日,这些人格类型的识别度还是很高。他的分类中包括唠叨的人、背后诽谤的人、忘恩负义爱发牢骚的人、吝啬鬼和纵容恶棍的人。

 古代这种将人们分类的尝试,反映出人类在理解心理学多样性方面所遭遇的持久挑战。正如泰奥弗拉斯托斯所说:所有希腊人都同在一片天空下,并且受到相同的教育,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不同的人格类型降临在我们身上呢?

到了近现代,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卡尔·荣格(Carl Jung)关于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他写道:“这两种类型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反差是如此之大,即便是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人,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荣格的成果催生出著名的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这种分类法为众多心理咨询师所钟爱,但同时却遭到大多数研究者的唾弃。它对人格进行了四重二分——外向或内向、直觉或感觉、理性或情感、判断或理解——总共可分为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对于泰奥弗拉斯托斯而言,代表人类多样性的那张挂毯是用黑暗色彩的线编织而成,他提出的各种类型都是由某种缺点定义的。而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则是光明的。在这种分类法中,每种类型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天赋,它们为人们扮演积极角色提供帮助。这其中有教师型、医治型、表现型、建造型、提供型、策划型等等。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方法。比如以体型为标准的体型分类法,它将人分为骨瘦如柴型、知识分子清瘦型、乐天派魁梧肥胖型。再比如依恋分类法,该方法是以儿童与看护人、成年人与伴侣之间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还有愤怒的A型、克制压抑的C型这样的人格类型,据称此类人格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较大。

此外,心理学领域以外的人也参与到关于人格的研究中来。穆罕穆德·阿里提出了以水果和坚果为依据的分类法,将人们分为石榴型(内外都很坚强)、核桃型(外部坚强、内心柔软)、西梅型(外表柔软、内心坚强)和葡萄型(内外都很柔软)。


  穆罕穆德·阿里是石榴型还是西梅型?图片来源:Cliff/Flickr, CC BY


 这些人格分类的缺点在于,它们都缺乏足够证据证明这些类型的真实性。人格类型代表着彼此不同的人群,就如同猫和狗是不同的动物一样。猫和狗之间的差别是不能用程度来表征的: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由猫-狗这样的中间过渡类型所组成的连续体。如果外向和内向都是真实的类型,就像猫和狗一样,那么任何一个人就应该不是外向型就是内向型。

经过总结近200项针对可能的心理类型的研究,笔者和同事未能发现有力的证据支撑任何一种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反而是以维度的形式存在的,不同的人在这些维度上反映出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外向和内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格类型。它们代表的仅仅是人格光谱上火红和酷蓝的两个端点。

如果人格“类型”并非真实的类型,那它们究竟是什么?理解它们的最佳方式,也许是将其视作潜藏在表象下的连续体上某个任意的区域。我们可以任意地将大于1.83米(6英尺)的身高定义为“高”,同时并不需要相信高个子是一种独特的类型。与之类似,“内向”的人就是指某个处于内向-外向频谱上其中一端的人。

我们对人格这个问题的态度影响很大。如果从类型的角度来看人,就意味着将人分门别类,并贴上名词标签。比如说某人是一个“内向的人”,这就定义了此人所归属的类型。而如果从维度的角度来看人,我们使用的则是形容词。若某人是“内向的”,则表明了此人所具备的属性,而不是对此人的身份加以定义。

研究表明,人们从名词标签和形容词中理解的含义并不相同。当人们听见某人被冠以一个名词标签,他们更倾向于将这些特征视作此人基本的、不变的方面。相比认为某人是“内向的”,将他视为一个“内向的人”更能引导人们产生如下的想法:此人会一如既往地遵循内向的行为模式。

好了,关于人格类型的问题到此为止。接下来的问题是,心理类型是否存在于精神疾病的领域当中?许多疾病都具有清晰的类型特征:比如麻疹与流行性腮腺炎、痛风和猪流感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对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这样的精神失常,是否也是如此呢?


 多数精神失常者都处于连续体中间的某个位置,该连续体一端是正常,另一端是严重紊乱。图片来源: Boris Bulychev/Shutterstock


通过总结,我们发现范畴类型在精神病学领域已变得十分稀有。极少有精神失常被定义为确切类型。多数的精神失常都处于连续体中间的某个位置,连续体的一端是正常,另一端是严重紊乱。介于两端之间的是一段较为温和的频谱。弗洛伊德曾写道,精神分析的目的是把神经的痛楚转变为日常的苦恼,而我们的发现则表明这两者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大多数精神失常都处于以正常为端点的连续体上,那么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有好几方面。首先,这些精神失常往往被诊断为要么是要么不是某种类型,似乎在精神失常者与正常人之间可以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

如果这种假设往往是错误的,那么精神病诊断的方式也许就需要一些改变,它们应该按照严重的程度来进行划分。2013年出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已在该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其次,确切地说某一个人患有某种精神失常就变得有争议了。如果不存在客观的类型界定标准来区分正常与不正常,那么我们就不应惊讶于人们在划分界限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或变化。正如降低“高个子”的标准会增加高个子的人数一样,降低精神失常的定义标准也会导致更多人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

不仅如此,这一点还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精神失常产生影响。那些将精神病人视为非正常人的比那些认为精神病人只是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的状态的,在态度上往往更具歧视性和侮辱性。

同样,有的人使用“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名词指代精神失常者,他们倾向于对后者表现出较少的移情,认为他们的精神状态定义了他们,并认为这种精神状态是不易改变的。

尽管心理类型的分类法具有很长的历史和持续的吸引力,我们还是要给它打上一个问号。因为支撑它的证据并不足够,而类型化的思考方式也已明显式微。是时候以“或多或少”的观念来代替“非此即彼”的思想了。 


关于作者:Nick Haslam,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其研究受到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的资助。


(翻译:范俊;审校:侯政坤)


原文链接[the conversa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introvert-or-extrovert-normal-or-abnormal-the-problem-with-personality-types-28906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