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复明盲人眼中的错觉

来源:

导语:我想你肯定见过各种视觉上的小花招,让一些东西看起来和实际不一样,比如说更瘦。那么先天目盲之人在接受治疗后,是否也会受到这些错觉的影响呢?


关键字:错觉;视觉;复明盲人


 


错觉或者说幻觉,是一种主观感觉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现象。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错觉对于视觉来讲究竟是一种规则还是一种例外?它们代表的是视觉过程中的差错,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进化的优势?这种知觉的误差是先天存在还是后天习得的呢?这可不仅是舞会上娱乐观众的小花招,视觉错觉引出了一系列从理论到实践的关于视觉系统的问题。

在先天存在或后天培养的争论中,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错觉是通过后天学习产生的。根据这种理论,经典的几何错觉,如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和蓬佐错觉(Ponzo illusion),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认为特定的二维图形排列代表了特定的三维结构(即我们接受了近大远小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视觉体验的获得过程就会导致感知错觉的产生。


 左图:蓬佐错觉。两段长度相同的水平线放在竖直方向的汇聚线背景下,看起来并不是一样长。右图:缪勒-莱尔错觉。两条相同的垂直线,两端分别是向内和向外的箭头线,其长度在肉眼看来也不一样。


将这两种错觉放在现实的照片中表现出来是为了说明从现实的环境中获得的关于透视效果的体验,在理论上是视觉上错觉的起源。然而Gandhi和其同事的发现表明,情况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在未有先前的视觉体验时也会出现错觉。

证明或者反驳这些理论的主要难点就在于视觉经验的获得,以及亲自将感官经验传达给他人的能力。比如,没有视觉经验的新生儿不能表述他们的经历,而年纪较大的儿童或者成年人已具备了沟通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视觉体验就不能被忽略了。

然而还有着这样一群独特的人,他们是先天盲目者,在出生多年后重见光明,尽管缺少视觉经验但是有能力表述他们的感官经验。

在本月初时候刊登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一篇论文中,Tapan Gandhi和他的同事Amy Kalia、Suma Ganesh还有 Pawan Sinha量化了曾患有长期早发性失明的儿童的感知错觉。这些儿童都参与了Prakash项目,年龄在8到16岁之间,患有先天性的密集双侧白内障,当他们的手移动近至面部时其视觉感知便会受到影响。

受试儿童都接受了白内障移除手术和人工晶状体移植。研究者们在术后的48小时测试了他们的视力,根据前文中提到的两种视觉错觉,将等长线布置于各种形式的易产生错觉的背景之上,要求孩子们判断两条线的长短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指出哪条最长。结果表明,这些孩子就像天生视力正常且社交状态正常的同龄人一样,也会受错觉影响。

这项研究表明,错觉并非诞生于近大远小的日常视觉体验,而是人类生来就会受其影响,即使自己从未见过类似的事物。

作者简介:Susana Martinez-Conde和Stephen L. Macknik是凤凰城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实验室主任。你可以在推特上关注他@illusionchasers


(翻译:徐瑞铎;审校:蒋泱帅)


原文链接: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illusion-chasers/illusions-in-the-formerly-blind/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