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我亲眼所见”,这意味着既然我们感知到了某件事,那它一定已经发生了。
但是我们的感知会受到很多事情的影响,一项实验表明,我们的感知很容易被我们自己的期望和假设所操纵。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感知错觉”,它会重新排列我们对事件的感知时间顺序。
“我们对时间和时间顺序的感知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或至少到达我们视网膜的事情)的忠实反映,还是我们更高层次的期望,影响了事件的顺序?”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心理学家Christos Bechlivanidis在报告中写道。
在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向600多名参与者展示了一个动画,其中似乎发生了一系列看似简单的“ABC”事件:A方格与B方格碰撞,B方格又与C方格发生碰撞。
然而,事实上,动画的真实情况是:C方格在B方格与它碰撞之前就已经开始移动(称为“ACB”),甚至在B方格从与A的碰撞中开始移动之前早了150毫秒。
研究人员发现,当播放ACB动画时,许多人将事件链记住为 ABC,他们对时间顺序的感知似乎受到他们对因果关系的预期的影响。
“最初,我们开始对反向因果关系感兴趣,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是否能够感知在其影响之后发生的原因,”Bechlivanidis说道。
“在进行了几次实验后,我们很快意识到对时间方向(原因先于结果)的期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即使我们颠倒顺序,人们仍坚持认为原因首先发生。”
对这一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人们在看到一系列事件后检索记忆时可能会记错发生的事情——研究人员将其称为“记忆假说”。
在新的实验中,Bechlivanidis和他的团队再次向参与者展示了ACB动画,但这一次他们实时记录参与者的反应,要求他们通过与屏幕上的闪光来记录下他们认为的B和C移动的时刻。
如果记忆假设是正确的,如上图所示,参与者将实时准确地指示时间。然而,尽管反复观察,实验表明人们实际上感知到B移动的时间比实际感知的要早,而C似乎移动得更晚。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说:“在观看重新排序的ACB序列时,参与者实际上感知到B 发生得更早,C发生得更晚,时间完全接近将ACB序列转变为因果ABC序列所需的时间位移。”
“如果其中一个物体被隐藏时,就不会产生如此大的感知偏差。因此,是人们所认为的、虚假的因果关系导致了时间顺序的逆转。”
尽管我们对这种感知错觉的了解仍不深入,但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客观感知信号时间的能力将被我们对自己的推断所取代。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大脑在处理源源不断的视觉信息时,假设的ABC事件链的多米诺骨牌般的物理学,已经超越了我们感知真正发生的事情的能力,强烈的“因果期望”会压制原本客观的视觉信号。
这种错觉的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还有待观察,这项发现也足够令我们惊讶了。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