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rs Technica报道,近日,当研究人员在谷歌的量子处理器上测试纠错时,他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纠错方案偶尔会严重失败。他们将此归结为背景辐射,即宇宙射线和自然发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偶尔衰变的组合。
在经过反复检测和分析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宇宙射线引起的问题经常发生,这足以彻底阻止纠错的量子计算工作,除非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限制射线的影响。
然而事实是,目前并没有一种可实现的方法来保护量子计算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因为纠错依赖于将相邻的量子位组配置为单个逻辑单元,从而保护量子信息免受影响单个量子位的任何错误的影响。但在宇宙射线的情况下,所有相邻的量子比特很可能同时出现错误。
更糟糕的是,宇宙射线导致的量子计算干扰每10秒就会出现一次错误,而大多数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的算法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
对于这一筹莫展的状况,研究作者指出,天文学家在设计成像硬件时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并想出了改变探测器物理结构以限制声子传播的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楚那里使用的技术是否与量子处理硬件兼容。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