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译者李懿老师,一起聊聊刘宇昆的故事与科幻小说的翻译。
李懿,厦门大学翻译硕士毕业,深耕科幻小说翻译多年,翻译作品包括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系列、柴纳·米耶维短篇小说集《寻找杰克》、威廉·吉布森的《新玫瑰旅馆》,以及《日本合众国》《失去大海的男人》《斯逐》等。她在钓鱼城科幻学院工作,目前在为CATTI一级笔译而奋斗。
李懿老师本身便是一位优秀的译者,参与了大量知名科幻作品的中文译介。本次刘宇昆短篇集《狩猎愉快》中的《隐娘》是一篇灵感来自唐传奇衍发出的故事,同时也是刘宇昆英文短篇集《隐娘及其他故事》(The Hidden Girl and Other Stories)中的主打篇目。
《隐娘》译文雅致灵动、贴合古风,故事游走于虚实之间,引人入胜,此前一经在杂志刊出便收获众多读者喜爱,这篇故事便是出自李懿老师之手。
H:李懿老师好,您也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很高兴邀请到您和我们聊聊刘宇昆的作品。首先想请问李懿老师,本次出版的刘宇昆的《转生接口》《狩猎愉快》两本短篇集中,您个人最喜欢的篇目是哪篇呢?
E:编辑老师好,非常感谢您的邀请,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两本短篇集的翻译当中。这一次科幻世界出版的两本集子共收录了刘宇昆的二十九则短篇(认真数了两遍,还纳闷为什么不凑个整呢?),其中有不少作品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富有东方元素的风格,也有好些故事描写了人类在赛博世界中面临的困境与人的异化,像《思念与祈祷》这一篇,可谓对当下的网络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果硬要挑一篇“最喜欢”的篇目,我会选择短篇集《转生接口》中的《物哀》这篇。这是一篇以日裔太空人为主角的小说,它的标题,同时也是故事的主题,很有意思:“物哀”这个美学概念,日文写作“物の哀れ”,是一种感念将逝之物的情愫;而它的罗马音写作“mono no aware”,也可以按英文单词的意义,解作“单体+无+意识”,或者说“忽略个体”。这篇小说很好地将物哀的精神与群体观念结合在一起,牺牲的个体虽保全了整体,却无意于独诩英雄,他的逝去也呈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壮美。
H:刘宇昆的作品中以中国传说和历史为灵感的故事不少,此外像《狩猎愉快》《人之涛》《灰兔、红马、黑豹》,都能从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但《隐娘》这样风格的确实比较罕见。拜读过李懿老师翻译的《隐娘》后,不得不感叹您在译文上下了很大功夫,文风流畅自然,不留痕迹地将中国古代传奇的风格融入其中。能看到您在翻译中有明确的翻译取向,能聊聊你这样翻译的用意吗?
E:您问这个的话,我要说的可就多了……
作者和译者虽然同属于向编辑提供书稿的责任人,但从工作性质上看,译者的工作可能与编辑更为接近。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表达自己,而译者的任务是表达他人,编辑也是一样。编辑需要在了解作者特点的基础上,从艺术性、市场、读者等角度,提出修改思路,与作者沟通,打磨出完美的作品;译者要做的事也差不多,只是很多时候只能与原作者神交,去揣摩原作者写到某个句子时脑海里可能是什么画面,当然,译者也不能随意去修改,而是尽量去再现那个画面。
初读《隐娘》原文时,很惭愧,一开始我并没有辨别出故事原型,直到看到精精儿和空空儿这两个名字,才恍然大悟:原来Hidden Girl是隐娘啊!于是就去搜索了《传奇·聂隐娘》来看。传奇故事很短,文言文没有多少可以借鉴之处,但还是被我偷了几个词汇,比如押衙、猿猱、淬镜,等等。您听说过有个少年在路上捡了个鼠标垫最后配齐房车的故事吧……
不过,从鼠标垫起家到买房买车,感觉还是挺冤大头的。支撑我把全文改得半文不白的动力,是原文强烈的画面感。读第二遍原文的时候,我眼前就浮现出洋槐树上洋槐花,洋槐树下她看她的场景。一个是小女孩,梳着垂颈双鬟,身穿锦绣襦裙,童音清亮;一个是老尼姑,头顶新发茸茸,佛袍缀着补丁,口打偈语。这样的可爱女孩,当她面对父亲的时候,除了叫“阿爷”,我无法想象她还会喊什么。而尼姑除了念偈,对各家经典也是信手拈来。就这样,从两人的对话开始,我把全文都进行了一番改造。
*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
很多时候,我觉得不是译者刻意地要去选择某一种文风,而是在研读原文时,就有那样的语句和画面扑面而来,让你觉得非这么翻译不可。这种时候也是译者最幸福的时候,透过二维的文字,与原作者进行了一段跨越时空与文化的灵魂交流,(或许是自以为)窥见原作者的脑内剧场,并替他表达出来。
H:我当时也没有立马反应过来The Hidden Girl就是隐娘!或许这里也和李懿老师刚才提的《物哀》的英文标题一样,也包含了另一层意思,毕竟直译“隐藏的女孩”跟故事里的科幻设定搭起来是完全说得通的嘛!说到翻译不得不说,故事第一幕尼姑和小女孩相遇的场景刻画得很浪漫,经由李懿老师的翻译后,古风扑面而来,也为整个故事定下了基调,特别厉害。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刘宇昆先生在小说中经常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小说创作结合,很多为中国读者熟知的故事以科幻形式重新被引荐给读者,熟悉的背后同时又存在着某种陌生感。您认为这种熟悉感和陌生感是怎么形成的呢?
E:我觉得这是科幻的本质所带来的必然吧。一篇好的科幻必然要带给读者惊异感,所以哪怕是再熟悉的故事,也会因为插上了科学和幻想的翅膀,变得和之前不一样,让人眼前一亮。就好比《狩猎愉快》中的狐狸精,她在城市中谋生的方法仍然和传说中的一样,但披上了蒸汽朋克的外衣,变得异常的酷。
H:在刘宇昆的小说中,很多东方的文化元素被重新改造运用,对就你我这样的中国读者来说,您认为这样的作品会引起某种别样的感触吗?
E:我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体验,我也不能代表中国读者,所以就讲讲自己的感受。
还是以《隐娘》这一篇为例吧,在人物的设定上,刘宇昆先生将精精儿和空空儿改作隐娘的两位师姐,同时在吸收传奇故事中隐娘独立女性特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她与师父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于是高潮部分变成了隐娘与师父及两位忠心师姐之间的对抗。故事的具体细节固然与传说有出入,但女性独立这样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在一千多年前体现为自择主子与夫婿,在今人的笔下重点着墨于抗命。
科幻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维度,可以让熟悉的故事常写常新。对现有题材的运用与合理改编,能够让现代人更易于接受它核心的价值,也使得古老的故事焕发生机。
H:的确如此,我想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得到改编,刘宇昆老师的作品也陆续得到影视化,不用提有名的《爱、死亡与机器人》里的《狩猎愉快》单集动画,其他像《弧》、《信息》这样的篇目也都得到了改编。李懿老师个人最期待看到哪篇刘宇昆的作品在未来能得到改编呢?
E:我会选《思念与祈祷》吧。这个故事代入感太强了,如今每个人都被网络的漩涡挟裹,一旦遭遇什么不幸,有了热度,隐私就被人翻个底朝天,紧接着就有营销号来反转的,有键盘侠无脑喷的,有不明真相跟风网暴的,令人窒息。
H:是的!我也很期待《思念与祈祷》的改编,这也是我认为《狩猎愉快》短篇集里最精彩的作品之一,我觉得属于将科幻点子和严肃社会议题结合的很好的一篇,故事性也极佳,如果上映一定会买票去看的那种。
最热文章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
《爆款好人》:网红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榕哥烙科】第541期:想要一口好牙,只靠刷牙可不行
中国科学技术馆2024年体验官招募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