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虹 科幻作家、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科幻世界里,她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人性评判者,再加上一个冷静的思想者;
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热情的科技迷,一个热心的英语教师,再加上一个满怀爱心的母亲。
一面是新奇的力量
一面是奔逸的想象
2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中学女生赵海虹,在位于西湖附近定安路上的家中,用Dos系统下的Word star4.0,一字一句地敲出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升成》。尽管屡次遭遇电脑死机,但心底里依然迷恋科学技术给我们未来创造带来的无限可能。虽然作品发表后的奖金只有一百块,但是给她仍然对科幻事业充满信心。
今天,在这个科技扼着地球人咽喉的时代里,搭建出一个个令人称奇的科幻世界。
“只有科幻才能给我那种兴奋,那种新奇感和力量。”对这个成长在杭州的女人来说,写科幻不是偶然,那里有她最奔逸的想象。对她来说,形象化思维似乎没有尺度。
22岁时,赵海虹便凭借作品《伊俄卡斯达》,获得科幻界的“百花奖”,因而成为中国科幻银河奖史上的首位特等奖女作家。
一面是温柔的言“情”高手
一面是坚强的科幻“骑士”
宇宙面前,男女平等。而女性的心灵,在这个时空中,又是直觉的、敏锐的。
作为原创科幻界少有的女性写作者,情感细腻而丰富的赵海虹当数言“情”高手。
她创造出了男人笔下无法描绘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女主角总有着深情又坚强的内心,身上带着淡淡的悲伤气质。
“中国科幻界公主”这个头衔是赵海虹非常抗拒的,她曾说过“即使是做梦,我也不想当公主,可能还是花木兰之类的角色更合意。”所以,刚硬和柔美同时出现在赵海虹的作品里面,像两股交替出现的力量,统治着故事的脉络。这其中饱含了对人性深刻冷静,甚至近乎冷酷的认识——女性的决然与坚强。
比如,在《来,跳一跳》的后记她曾写道:“这是个彻底的关于爱的故事。滴滴的故事代表了我的爱情观:要么全心全意,要么恩断义绝。这是年轻人的勇敢,不知是否经得住岁月的摧残?”在《破碎的脸》中,人工智能栀子毫不虚伪地表达对男主人公炽烈的爱,在因为这种爱所带来的嫉妒害死爱人之后,也毅然选择结束自己的人工生命……她作品中的女性们,不再是左右难以权衡的“感性动物”,而是毅然决然地作出自己的抉择。非黑即白,没有妥协余地,哪怕牺牲再大,也坚强面对、一往无前。
一手宇宙世界
一手教书育儿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科幻世界中,赵海虹以想象为翼,关注着宇宙间的种种命题,并创造出一个个平行于生存空间的独立世界。而一旦离开那个绮丽而又独立的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中,她的生活则被工作、女儿上幼儿园、学生的考试成绩所填满。与她笔下营造的那个恢弘世界相比,她的真实生活完全处于风格迥异的“另一个平行宇宙里”。
在那个真实的世界里,她是一名出色的教师、一位慈祥的母亲。这里与科幻毫无关联:先生很少读她的文章,学生们的课外读物是她推荐的《小镇奇人》《1984》等英美纯文学小说,4岁的女儿也只爱看《植物大战僵尸》之类的卡通画册。
一边感慨周遭环境
一边“开辟新世界”
虽然讲科幻故事往往着眼于未来,但赵海虹执拗地认为自己是个怀旧的女人。
3年前发表的长篇科幻处女作《水晶的天空》,正是映射了她的少年时代。“那里有我的老青春”,1989年的夏天,那个弥漫着青草芬芳的中学校园,永远是她记忆中的乐土,“望着星空,找到自己存在意义的蒋南枝是我真实的12岁,也是我科幻游历的真正起点。”赵海虹说现在回想起自己从高中时代正式发表科幻小说,追根溯源,这一切的起点,缘自自己12岁的那年夏天——当那个西湖边南山二小的女生面对水晶般通透的天空和漫天的星光,她寻找到了存在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而那时的杭州有着非常美丽的星空。
于是,在代表作“世界”系列中,文科女生赵海虹第一次像一个硬科幻作者那样,发明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名词:灵波——一种能源和信息的生命载体。这个世界凝聚着对今日地球世界环境危机的思考,建立在今天消费世界、物欲世界的逆反价值之上,但最后终将面临人类社会巨大的历史惯性的挑战。
“杭州女人”问卷
如果可以穿越,你愿意成为生活在哪个朝代的杭州女人?
最想看宋朝的杭州和生活在那里的文人雅士,不过实在无意成为宋朝的女性。
如果写一部关于杭州女人的科幻小说,最想写什么?
曾经写过一篇融合科幻与武侠的中篇《伤之树》,写到了南宋的临安,西湖边的葛岭:“风在高天上抹开流云。她的琴弦在指下流出琴音,早春的葛岭一山呼之欲出的浓绿。马道上那个驻足倾听的过客又惊又喜的表情。”
最近正计划以20世纪30年代的女孩,部分结合杭州实景创作一部科幻长篇。
为杭州女人推荐一本有关杭州的书籍?
明代作家张岱的小品文集——《西湖梦寻》。
推荐一本最适合杭州女人阅读的科幻作品?
墨音的《月光花》。
在杭州让你感觉最穿越的一个地方?
北山街葛岭附近。那里较完整地保留着历史上的面貌,身处其中,有时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某个年代平凡人家的一个女子。
你觉得100年以后杭州女人的时尚是什么?
没有地域的划分,我猜想那时候全世界的时尚应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统一性了吧。(授权转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