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弗诺·文奇
作为塞伯朋克流派中活跃至今的作家,弗诺·文奇拥有极高的声誉,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科族几可乱真。 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身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文奇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可称得上经典。1981年的《真名实姓》使他声名大噪,1993年的《深渊上的火》获得雨果奖,2000年又以该书前传《天渊》击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获雨果奖。
“太空歌剧”(Space Opera)一词,是在二十世纪40年代被发明出来专门称呼科幻文学中某一类特定小说的。这类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庞大的银河帝国或繁复的异星文化,情节混合了动作和冒险两种元素,是地道的宇宙英雄罗曼史。辨别一部太空题材的科幻作品是否太空歌剧,其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是否严格地按照天文学、宇航技术的知识展开情节。如果所有的情节都是严格按照已有的天文学和宇航技术展开的,比如《2001天空之旅》,就不是太空歌剧。因为在太空歌剧里,太空只是冒险的场所,现有的科学常识并不是限制人们想象力的枷锁。
《星球大战》就是一部典型的太空歌剧。
奇写于1992年的《深渊上的火》堪称现代太空歌剧的代表,它不但继承了以往太空歌剧的特点,又有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发展。剧情浓缩后就两句话:兄妹爪族世界历险,纵横二号银河大逃亡。但真要分析起来,千言万语,难以尽诉。
三界之分:
《深渊上的火》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设定就是银河系由“零意识深渊”分隔为爬行、飞跃和超限三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能否超越光速。爬行界不能超越光速,飞跃界则能轻而易举地超越,至于超限界,在那里最慢的飞行物也比光速快千万倍。各界的科技也因此有天壤之别,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超限界最神话,飞跃界次之,爬行界几乎值得可怜了。同一界中,又有上、中、下之分。
这一设定既无任何科学根据,也没有任何天文观察结果作证据,只让人想起古代神、人、鬼三界之分。但聪明的作者不在这事作过多的纠缠,只一心创造属于自己的银河系。上述三界设定,加如下几条规定,弗诺•文奇这造物主就创作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意识区”。
1,智慧生物穿过界线,进入高一级意识区,就可以实现飞升,无论是个体还是种族——这就保证了个人和种族都有了追求的目标,那就是实现飞升。
2,高一级意识区制造的机器到了低级意识区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完全成摆设——这就保证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文明无法对低科技文明进行征服或者毁灭,想打仗,那双方得处于同一意识区,科技水平相近,实力相当。
3,界线并不稳定,而是时常有波动和潮涌——这既是界线两边文明的噩梦,也是提前飞升的机会,同时也是故事结局的必要条件。
4,超限界的天人相当于神,个性上与希腊诸神类似,但寿命有限,十多年而已——这就保证了天人对其他文明的干扰不大。
实际上,意识区的设定还解决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超越光速与相对论光速无法逾越的矛盾。地球居于爬行界,自然无法逾越光速,相对论成立。想要超越光速,你得去飞跃界,那里有不一样的时空结构,什么跃迁,什么空间折叠,什么宇宙翘曲,都可以实现。
问题二:费曼悖论——如果有外星人,那他们在哪里?文奇的回答是那些想象中比我们发达得多的超级文明被牢牢地“束缚”在飞跃界以及超限界中,来不了原始的地球,如果想来,他们只能用比光速慢许多的飞船,那得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才能跨越星系间数以亿计的距离啊。
两大种族:
爪族:
单个是白痴,几个集合起来就有智慧,这并非新鲜玩意。地球上的蚂蚁啊蜜蜂啊,诸如此类的群居动物,都有这样的特征。关于群体智慧,王晋康的《养蜂人》算是代表。当然,文奇自有与众不同之处。单个爪族外形像狗,一下子就引发了读者的关注。要组成一个有智慧的生命,需要最少4个,最多8个——这就是王晋康津津乐道的临界值——如果有特殊需要,比如警戒线,数量可以多到可怕,不过智力也降得可怕。当能够使用无线电传递思想声后,同一智慧体的单体可以散布到几十公里的范围,随着注意力的转移,他可以“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如果有同步卫星,那就更加夸张了。
树族:
树族同样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神话里早就有了。文奇笔下的树族同样呈现完全不同的模样。本书里的树族原本初具智慧,某人给它们装上了小车,内置了记忆体,使它们得以移动和记忆,进而成为星际间优秀的贸易家。以车代步,这就比其他小说中的树族多了几分科技色彩,也多了几分可信度。再加上经常忘事,如同患有健忘症的人一般,时常要查查存储器才能继续聊天的举动,总给读者异样的感觉。
画皮容易难画骨。描写外星人的外貌容易,刻画出外星人与人类相异的心态难。在故事的前半段,文奇拼着命在强调外星种族与人类的不同,从外形到社会形态;后半段,又拼着命挖掘外星种族的相似之初,比如对科技的向往、对朋友的忠诚等等。这其实很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两两相对的人物:
显然,刻画人物不是文奇的强项。《深渊上的火》出场人物众多,但人物淹没在庞杂的情节里,基本上是情节的被动承担者而不是主动实施者。仔细分析,众多人物暗地里存在着两两相对的情形。
拉芙娜与范•纽文:骄傲、散漫、武断、固执己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这两人的性格其实一样,几乎可以讲,范•纽文是男版的拉芙娜,而拉芙娜是女版的范•纽文。
约翰娜与杰弗里:这两兄妹也是互为翻版。
绿茎与蓝荚:单看内容,读者永远不会知道这话是哪棵树说的。
铁先生与木女王:两个聪明人,两个残酷而又残忍的家伙。不同之处只在于:铁先生对别人残忍乃是无从选择,生来如此;木女王对自己残忍乃是自作自受,追求永生。幸好最后剜刀结束了铁先生的痛苦,木女王也想到了放弃。
写写画画与阿姆迪:这两个角色存在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成为人与爪族的桥梁。写写画画之死,使约翰娜开始信任木女王;阿姆迪从死亡边缘活下来,是为了成为杰弗里与铁先生之间的翻译。
泰娜瑟克特与维恩戴西欧斯:这两个角色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儿,一心为敌对方办事。
行脚与老头子:都属于贯穿故事始终的推动性力量。一时冲动,行脚救走约翰娜,造成木女王与铁先生各有一个外星异形的局面,整部小说,大半在叙述这种中世纪城堡之争;一时好奇,老头子“造出”范•纽文,窥见了瘟疫的秘密,由此展开的两万光年的拯救与逃亡兼具的冒险之旅是本书另一主要情节。最后,在行脚的协助下,约翰娜与杰弗里得以重聚,而范•纽文在“天人裂体”的指挥下,成功反制瘟疫。
其实剜刀因子与天人裂体也是一码事情:主体已死,残存意识附着在别人身上,还能是不是跳出来与别人争夺躯体控制权。
寰宇文明网:
与《真名实姓》里奇幻瑰丽的网络世界相比,寰宇文明网就要平实得多。各个文明相距数千光年,单靠寰宇文明网联系,发帖子——也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是主要方式。1992年的时候,网络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许是一片空白吧——都还在DOS系统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哩。这个时候,文奇已经预见到了网络有一天会成为各个文明交流的手段,发帖,或曰灌水,会成为文明沟通的方式,真难得啊。
更难得的是对发帖内容的准确判断。今年奥运期间,我抽空关注了国内几大论坛,天涯、猫扑、铁血,还有其他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帖子真够“丰富”——赤裸裸的谎言、暗藏玄机的爆料、混乱不堪的逻辑……有抗着质疑大旗大肆宣扬反动言论的,有自诩洞悉先机胡乱预测的,有冷眼旁观看似客观其实主观得不行的,有趁火打劫趋炎附势落井下石的……真可谓洋洋洒洒万千贴,泥沙俱下真掺假。
寰宇文明网,又名百万谎言网,确实¬——
场面与细节:
太空歌剧以场面浩大取胜。在《深渊上的火》一文中,大场面层出不穷,中转系统的毁灭、安眠星系的搏杀、阿丽亚娜舰队与瘟疫舰队的太空对决……作者都做了浓墨重彩且栩栩如生的描绘,画面感非常强烈,读来甚至比好莱坞巨片的场景还要令人陶醉——那细致入微处恰是巨片们无法展现的。比如,阿丽亚娜舰队对瘟疫舰队的自杀式进攻,就不是如好莱坞巨片那样,双方舰队列队完毕,相互发射激光或者粒子束——这是中世纪骑士们的打法。在小说里,双方舰队都在进行超光速跃迁,跃迁状态中的飞船是无法攻击的,只有在跃迁间隙,进攻才有效。这种进攻就像是一群飞鱼对另一种飞鱼的远程袭击,双方都只有在跃出水面的那一刹那,取得与对手的同步,同时吐出水来,袭击。生死存亡就取决于那几毫秒的判断!
与传统的太空歌剧相比,《深渊上的火》的细节也值得大加赞赏。不说范•纽文的身世之谜,也不说树族的神话传说,单讲爪族对数据机的探索。爪族在使用数据机时,首先把数据机里的路径看成是树状,从哪儿来,到哪里去,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才意识到程序路径四通八达,犹如城市道路一般,既曲折幽深,又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认识过程,与我当初对电脑的认识一模一样!!!
补充:
界区设定:
作者在这部巨著中将银河分为三界,爬行界、飞跃界和超限界。
深渊上的火三界的物理规律各有不同。爬行界中,飞行速度不可能逾越光速,许多智能化设备也无法运用在这一界区。飞跃界则没有这类限制:这一界区是本书重点描写的区域,作者所描写的各个世界均位于这一区域,如中转系统、爪族世界、安眠星系、斯坚德拉凯、斯特劳姆(非常接近超限界,如图所示)。飞跃界之上是超限界,其中的居民被称为天人,威力无比,远远超过下界的想像。一句话,界区越高,技术的发展就越不受约束,一般而言,技术也就越发达。但也不尽然,比如处于这一区域的爪族世界便是一个不发达的封建社会。
失落的文明:
指一个星球上原来存在过发达文明,但由于各种原因(如种族的消亡),文明衰落了,后来者必须重新“发现”过去已有的技术和文明,实现复兴。
爪族设定:
这个种族被称为“共生体文明”。有智力的个体称为组合,又叫共生体,由几个成员组成:这种成员又叫组件。单个组件不能称为智慧生物,只有一些简单的功能。几个组件合在一起之后,这才形成智力相当于人的智慧个体、组合在一起才相当于人,拆散之后只能算动物。连他们的名字都是由各个组件的名字合在一起构成的。
转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8700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本文来自: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