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光有高空中的“秃鹫”还不够,因为它毕竟隔得太远,倘若你要探查的是一片密林的话,就算“秃鹫”也鞭长莫及。这时,你便需要放飞另一位战友:“蝙蝠”。
“蝙蝠”
这种微型飞行器的原型是美国COM-BAT(目标微电子学和仿生学高级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蝙蝠形间谍机器人,该中心已经获得了美国军方1000万美元的资助。
“蝙蝠”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其他能量,身上装有可以获取立体影像的微型摄像机、从各个方向收集声音的迷你麦克风,以及侦测核辐射与毒气的微型感应器。而且,凭借低能耗的微型雷达和导航系统,它还能像真的蝙蝠一样在夜间行动。
“蝙蝠”头部的感应器
美国科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在1980年出版的《科魔大战》中早就描写过这样的空中间谍:
一个安装着广角眼睛和曲线耳朵的跟踪飞行物悄悄地追踪着飞龙向北飞去,这个神秘的飞行器样子奇特,活像一只机械鸟儿。它的肚皮发着蓝光,而后背是灰色的。在它的后边,一群编好队形的飞行物与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紧跟着它在空中飞行,以便及时得到侦查消息。
最尖端的技术总是最先应用到军事领域。“秃鹫”和“蝙蝠”现在虽然只是科幻,但相信不久便能在战场上看到这样机械战士。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