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云享科学  >  云趣故事会  >  文章

云趣故事会:趣读华夏科技故事 第20期:节气与农时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的小小志愿者邓逸群,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节气与农时》。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2021级小小志愿者邓逸群,节气与农时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2021级小小志愿者邓逸群
  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一年间的气候变化,它们概括了那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季节和气候的特点,是古代劳动人民把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所获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可以被作为一个简要、明确而又贴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事历,帮助人们安排农事活动。即使在没有夏季或冬季的地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的谚语,就反映了节气与农时之间的关系。
  二月立春雨水临,小春追肥草除尽。二月(指公历二月,后面提到月份也都是指公历)有两个节气,立春和雨水。在这两个节气里,人们开始给农田施肥、除草。
  三月惊蛰伴春分,植树造林灌水勤。三月有两个节气,惊蛰和春分。这正是植树的好时节,人们忙着植树浇水造林。
  四月清明谷雨来,油菜花开麦怀胎。四月有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在这两个节气里,油菜花开了,春小麦也开始成长起来。
  五月立夏连小满,收割小春把秧栽。五月有两个节气,立夏和小满。这两个节气里,人们开始收割小春的作物了,并开始种植大春作物。
  芒种夏至六月中,抢种田管无闲空。六月有两个节气,芒种和夏至。这是一年中的农忙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尚未移栽的中稻需要人们抓紧栽插,农田也需要管理,人们根本闲不下来。
  小暑大暑七月终,治虫追肥莫放松。七月有两个节气,小暑和大暑。这个时间正是杂草、害虫迅速滋长蔓延的时候,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不敢在这个时候放松下来。
  立秋处暑八月行,秋收秋播农事兴。八月有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秋天,中稻的收获开始了,同时人们也在播种秋季的作物,到处都是一片农事兴旺的景象。
  白露秋分宿九月,选种积肥备小春。九月有两个节气,白露和秋分。人们在这个时候开始挑选下一季的优质种子,囤积肥料,开始准备小春的耕作。
  十月寒露接霜降,豌豆麦子到坡上。十月有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人们开始收获豌豆和麦子。
  冬月立冬又小雪,基础设施建设忙。十一月有两个节气,立冬和小雪。人们开始做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大雪冬至腊月间,小春作物盼田管。十二月有两个节气,大雪和冬至。人们开始加强小春作物的田间管理,查苗补缺,御寒保暖。
  正月小寒加大寒,辞旧迎新过大年。一月有两个节气,小寒和大寒。旧的一年马上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人们开始筹备过年的计划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具有丰富的科学与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时活动,中国古代天文丛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农时活动,图片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丛书》)
  好了,这就是本期“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的内容,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
《把科技馆带回家》系列丛书,趣读华夏科技故事,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
《把科技馆带回家》系列丛书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代天文》,略有改动。
  《中国古代天文》赵洋/张瑶等编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4(把科技馆带回家.华夏之光)
  策划:李广进
  制作:陈洁萍、邓逸群
  审核:王紫色、李广进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供稿
  (本文转载须经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许可)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602_106998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