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的小志愿者岳沐妍,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二十八宿的演变过程》。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2021级小小志愿者岳沐妍
人们常说:“天上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数不清。”为了辨认满天繁星,需要把星空分成一个个区域,再把区域中的星连缀成图像,最后加以命名。这样的星空区域就是星座或星座集合。今天我们常说某人生日处于哪个星座,指的是黄道十二宫,这是源自古代巴比伦天文学的概念。按照西方星座体系的划分方法,目前全天有88个星座。中国古代星座(称“星官”)就要多得多了,三国时期就已经达到283个,清代版图扩展,人们观测到了过去中原王朝看不到的南天星空,于是又增加了23个星座。在庞大的星座版图中,地位格外重要的有31个区域,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二十八宿这种星空划分方法最早起源于哪里,中外学者分为三个派别,分别支持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三个“起源地”,并为此激烈争论了约200年。现在随着考古发现和天文计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中国起源说。
在20世纪的考古发现中,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前168年)、湖北睡虎地竹简《日书》(前2世纪中叶)、安徽双古堆圆盘漆器(前165年)和湖北曾侯乙墓漆箱盖(前433年)上均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学者还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考释出12~18个属于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宿名。
而且,中国二十八宿排列顺序是“牵牛星”(河鼓二、天鹰座α星)在“织女星”(织女一,天琴座α星)前面。现在织女星在夜晚升起的时间要比牵牛星早1小时,而在5000年前,牵牛星则早于织女星升起。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运行规律创造了二十八宿,见到哪颗星先出现就把它排在星宿的前面。这证明中国二十八宿的创造至少在5000年之前。而印度二十八宿的排列是牵牛星在织女星后,足以说明其产生时间要比中国晚。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天文学家通过天文计算的方法,根据恒星移动的规律,反推出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为前5670年左右,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推断。
古人把二十八宿配上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和动物名称的叫法,是在唐代初年出现的。当时天文学家袁天罡开创性地将二十八宿与二十八种动物对应起来,并和“五行”与日月搭配使用。由于动物的名称在最后面,前两个字成了最后一个字(动物名称)的修饰词,这样一来,二十八星宿就更加拟人化了。在山西晋城玉皇庙中,有一座二十八宿殿,其中的彩色泥塑是元代雕塑大师刘銮的作品。艺术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创造出立体的“昴日鸡”“奎木狼”“室火猪”和“毕月乌”等星宿神话人物形象。在这些人格化的天界神灵里,有慈祥的老者、端庄的妇女、稳重的文官、刚猛的武士……无一不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黄道十二宫,图片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丛书
好了,这就是本期“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的内容,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

《把科技馆带回家》系列丛书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代天文》,略有改动。
《中国古代天文》赵洋/张瑶等编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4(把科技馆带回家.华夏之光)
策划:李广进
制作:陈洁萍、岳沐妍
审核:王紫色、李广进、袁辉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供稿
(本文转载须经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许可)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