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互联网蓬勃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连入Internet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再等下去,中国就会成为信息孤岛,为世界所隔绝。1994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向国务院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报告,同年4月20日,中国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1997年4月,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核心技术“弯道超车”,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
通过这件展品观看二维动画,从小红和妈妈在不同年代下的相同生活场景,大家可以了解没有互联网和有互联网的年代,在生活的方方面有哪些不同,从而感受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便利。
大家通过右侧图文版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是中国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1987年9月14日,中德两国科学家共同起草了中国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20日这封电子邮件穿越半个地球抵达德国。1991年,“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项目”简称NCFC项目动工。项目规定中科院、清华、北大三院先各自做自己的网络,最后统一互联。然而到最后一步时,却缺少一个路由器。当时这些先进网络设备都对中国禁运,于是NCFC管理委员会开始自己研发路由器。此时,从国外归来的专家带回了存储了路由器结构信息的光盘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国产的路由器终于研制成功。1994年4月19日深夜,工程师发现自己能进入世界互联网了。由此,1994年4月20日,被正式认定为中国接入互联网的纪念日。
第一阶段:以Web1.0为特征的20世纪90年代-门户时代,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启蒙阶段。
1995年1月,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7年4月,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4月至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
第二阶段:以Web2.0为特征的21世纪初始年代,这一阶段,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它的五彩缤纷被充分挖掘和呈现。
2001年12月,中国十大骨干互联网签署互联互通协议,使网民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跨地区访问;
2007年6月,《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2008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第三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
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2011年1月,腾讯为智能手机推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微信;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2019年6月,工信部6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知识链接:
展品视频
展品漫画
数字看展品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