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哺乳动物、鱼类、社会性昆虫和其他很多动物,都会建造各式各样复杂的巢穴和家园。研究人员早已知道,生物能够建造出这些奇妙的结构,是因为与建筑巢穴有关的复杂行为可能是进化的产物,被编码在了基因之中。但直到最近几十年,科学家才开始了解动物建筑的遗传学、将巨大巢穴固定在一起的物理原理,以及指挥建筑行为的规则——极为简单的行动规则,让无数大脑很小的生物共同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创造出与社会性昆虫遵循同样建筑原则的计算机程序,并由此设计出更加高效的城市。
在澳大利亚的利奇菲尔德国家公园(Litchfield National Park),白蚁建起了这个宛如天主教教堂般高耸挺立的蚁冢。这种由土壤、唾液和粪便构成的建筑,高度可以达到18 英尺(约5.5 米)以上。
美丽的家园:一种常见黄蜂巢刚刚开始建造的样子。
美丽的家园:绿树蚁用丝把树叶缝成房屋。
美丽的家园:织巢鸟用草和棕榈叶之类的材料建设家园。
鹿鼠的洞道很短,而且只有一个入口;但奥菲尔德鼠会打出一条很长的洞道,而且还会挖一个逃生出口。如果研究人员让这两种小鼠交配,那么其全部后代都会挖出跟奥菲尔德鼠一样的洞。但如果让混血小鼠再跟鹿鼠交配,那么新一代小鼠就会挖出好几种不同形态的洞:虽然有大约一半小鼠都会挖掘逃生出口,但是洞道长度的差异性极大。上述结果显示,洞道长度和是否挖掘逃生出口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就像眼睛的颜色一样。但是决定洞道长度的基因,要远比控制逃生出口的基因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