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无锡的第一口,一定要吃它!
2020-09-19 21:02:00无锡是美的,更是美味的。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苏州、南濒太湖、西接常州、北依长江,气候宜人,物产丰美。有美景,更有美食。
太湖三白、无锡酱排骨、功夫鳜鱼、咸肉煨笋、张公豆腐、小笼包、梅花糕……或鲜嫩清香,或醇厚浓郁,看着养眼,吃着就是香。
无锡有太湖,太湖有三白
不少无锡市民,都以太湖三白为骄傲。
无锡人是挑剔的,尤其是在吃方面,他们尤其追求极致的“鲜”。
都说“吃鱼虾要到无锡来”,无锡有太湖,太湖有三白:银鱼、白虾和白鱼,由于其色泽均呈白色,因而得名。
用太湖三白所制作的菜肴,极为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多选择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即捕即食;制作方法又多为清蒸白灼,旨在保留其原汁原味。
白鱼,古时称“莳里白”,有“色莹如银,鲜美冠时”之誉。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清香,为太湖的美食名片之一。
《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食法以清炖、清蒸为佳,也可煎食。
小笼包,鲜而不腻风味足
无锡的点心堪称江南小吃的集大成者,糕、团、饼、馒、面无不用心研制。
无锡小笼包,又称小笼馒头,更是江南地区一道传统名菜。
小笼包的做法相当的讲究,所有的包子皮都是纯手工擀制出来的,好的小笼包要“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
馅料方面,花式多样,秋冬时,馅里还会加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
“无锡肉骨头”,咸出头,甜收口
无锡酱排骨,又称“无锡肉骨头”,是无锡市的特色美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肉骨头其实用的并不是“骨头”,而是挑选近肋骨处的精肉连同肋骨,一起红烧,色泽酱红、肉质酥烂、汁浓味美,咸中带甜。
酱排骨主要调料有茴香、酱油、陈酒等,烧制时用面粉将锅沿封住,用文火慢慢烧,炖至喷香酥烂,再用冰糖调味收汁,其肉汁浓香四溢,俗称“老汁”。
这汁可谓是无锡菜的亮点之一,用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先筑底味,再一步步调和,形成独具一格的“咸出头,甜收口”特色。
用老汁熬制的牛肉,也别有风味,闻时浓香扑鼻,进口油而不腻。
这里的肉类多用这类红烧的烹饪手法,浓油赤酱,醇厚浓郁,口味偏甜。
宜帮菜,来自山林竹海的“土味”
宴席是无锡美食中最精彩的篇章,这里人杰地灵,名宴荟萃,最具有特色的有“西施宴”、“云林宴”和享誉海内外的“太湖船宴”等,除此之外,宜兴的“山林农家宴”也别具风采。
宜兴简称宜,江苏省县级市,由无锡代管。宜兴春秋时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历史悠久,以紫砂壶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陶都”。
宜兴山峦林立,漫山竹海,既是天造的氧吧,亦是食材的宝库,山里的菜蔬土生土长,纯正质朴,清新鲜嫩,能激活都市人沉睡木讷的味蕾,所以,宜帮菜是无锡美食中不能绕过的美味。
宜帮菜以淮扬菜为源,乡土食材为本,山里的笋、板栗、百合、雁来蕈都是亮点。
美味开启之前,先来一杯宜兴红茶润润喉,感受下紫砂文化;之后,一碗清粥,几味小菜开开胃;接着再上各色菜品——光是那精致的摆盘,鲜亮的色彩,就已经让人赏心悦目。
功夫鳜鱼、荷塘小炒、张公豆腐和雁来蕈,色香味俱佳。
不得不提的是百合——宜兴所产百合,质量上乘。
据清嘉庆年间所修的《宜兴县旧志》上记载:“百合产湖滨,其产山石间者,坚细味佳,不易多至”。百合鲜炒清新脆嫩,煮熟后榨汁,先是略苦微酸,而后回甘生津,沁心润肺,值得细品。
宜帮菜比浙江菜多添了几分味道,又略减了苏锡的甜、安徽的浓,自有特色菜品、特色味道。
来无锡,可不能错过。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