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羊肉哪家强?内蒙古、宁夏和新疆
2019-12-27 11:54:00作者:草璇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羊肉是餐桌上的“稀客”:一年里,也就冬天能吃上两三回。
印象中,羊肉最突出的标签就是“膻”。
君不见,饮食素以清淡著称的南方人,会使出浑身解数把羊肉做成大杂烩:甘蔗,荸荠,萝卜等,是“解腻”搭配;生姜、香叶、草果、桂皮等,是“去膻”搭配……
似乎,羊肉好不好吃是其次,能不能很好地把膻味去掉(或掩盖),才是关键。
可是,北方却恰恰相反,吃起羊来,潇洒得不得了。
我去过的内蒙古、宁夏和新疆,虽说都是羊肉热门产地,但是吃法和味道都不一样,刷新了我对羊肉的认知。
内蒙古
【去大草原的湖边,撸个肉串就回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的羊肉,是早就有了名的。
全羊、羊腿、羊排、羊肉、羊蝎子、羊杂……来一趟不吃羊,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到过内蒙古!
在地图上看,内蒙古从“雄鸡”的鸡冠到鸡背,横向跨度极大,地域差异也很大。不过说起内蒙古羊肉,呼伦贝尔是绕不过去的。呼伦贝尔羊肉的品质,无须担心。
“水草丰美”大概是对草原最好的概括。呼伦贝尔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并坐拥“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水,滋养出这个优质牧场。
倘若在市区,大胆地去店里吃;倘若在草原上穿梭,看到有“吃饭”字样的蒙古包,不妨试一试。
在草原上,烤全羊、烤羊排是更受欢迎的做法,一群人围坐,热热闹闹地吃一只烤全羊,多喜庆!
羊是好羊,但能不能吃上做工十足的烤全羊,还得看运气。
烤全羊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还需要前前后后十多个小时的功夫,若是偷减工序,口感味道随之打折扣。
即使吃不到烤全羊也不必遗憾。玩过一趟,我们总结出“吃羊心得”。
路过一个小镇,跑到菜市场里,直接买新鲜羊肉,让店家帮忙穿好,另外配上盐、花椒、辣子、白芝麻,找了个美丽的湖边,自己烤!唯一要小心的是,防火问题。
一切折腾都值得:烟熏火燎滋啦滋啦一阵过后,撒上调料,肉香而嫩,美味到不禁要尖叫。
初秋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蜿蜒曲折的莫尔格勒河,以及它所孕育的草原和羊群。
宁夏
【羊肉火锅八宝茶,是这儿的“羊招牌”】
在银川市区闲逛,街上行人稀少。前方约莫四五十米远的一家小面馆,往外面泼了一桶热气腾腾的水,待我走到时,所见已经是一摊造型洒脱的薄冰。
就是在这样的隆冬季节,大多数人都躲在室内取暖时,我无意中走进了银川市区的“羊肉一条街”。
大小羊只都已剖膛开腹处理干净,一排排挂在架子上,那场景,就好比一排排满负荷的落地衣架。这么冷的天,自带冷冻保鲜效果。
大小羊肉铺无一例外,全都打出“盐池滩羊”的招牌,这代表着宁夏的地道风味。和小伙伴确认了眼神:“要吃!”
左右扫视一轮,锁定一家前面卖肉、后面吃火锅的“复合店”。
才早上十点多,吃饭的不多,但是外面买肉的人可不少。我们走进店里,直奔主题,上羊肉火锅!
喝着热八宝茶,看着他们陆续端上来汤锅和肉、菜以及可自选的各样配料。
汤底这么清淡,膻味盖得住吗?
肉切这么厚,嚼得动吗?
这么夹这么厚的肥膏,不腻吗?
…………
一切疑惑,都在羊肉入口那一刻消散:香!嫩!不腻!不膻!
在萧瑟的冬天里,餐桌上这些红肉和翠绿的生菜,是我们这趟旅行中见到的最鲜艳的色彩。
新疆
【不只有羊肉串,“手抓饭”了解一下】
新疆以天山山脉分南北,我此番去的是北疆。
走进北疆,就像走进了地貌博物馆,沙漠、戈壁、丹霞地貌、风蚀地貌、河谷、高山草原……有草原河谷,就有羊群。
走在北疆公路,这样被羊群“夹道欢迎”的场景,一天能遭遇几回。
新疆的羊,也有烤的炒的,最有特色的,是手抓饭。手抓饭的全称叫“羊肉手抓饭”,这五个字,概括了三个要点:有羊肉、有饭、手抓着吃。
据说,地道的手抓饭是要用生米慢慢炒成熟饭的,颗粒分明,略有嚼劲。不过,现在很多人已经改成了电饭锅煮,用碗筷吃。手抓饭的功夫在于受热充分而均匀,每一口的品质都是一样一样的。
到了新疆,烤羊肉串,更是早午晚间的标配。旁边挂着羊肉,现点现烤,还有比这更新鲜的吗?
还有烤小羊腿,切割下来,再烤一烤,生菜卷着吃,荤素搭配,香而不腻。
如果细究这三地的羊肉差距,有人这么总结:
内蒙古的更为鲜嫩,回味无穷;以盐池滩羊为代表的宁夏羊肉,口感更有弹性,不腥不腻;新疆的纤维感较强,经得起细嚼慢咽。
在我看来就是,都好吃!
祖国地大物博,天南地北的羊肉事,还可以再说三天三夜,如果可以,咱们边吃边聊。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