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洋文的进口食品,你敢买吗
2019-12-27 11:38:00作者:李园园(中国注册营养师)
吃货好尝鲜。越是没尝过的进口食品,越受宠。可这些价格不菲的进口食品,也频频出问题,质量有保障吗?
买进口食品,看不懂外文,很容易吃亏。学会看标签,这些统统不是问题。
包装上全是外文,没有中文?
最近朋友圈里,越南酸奶异常火爆,也不贵,口味还很独特。小王就从微店买了一箱。不过,她除了能看懂包装上的榴梿等图案外,其余全部抓瞎。
因为整个包装上根本没有中文标签,完全看不出配料、进口商等信息。
【提醒】
进口食品上没贴中文标签,这是违法的。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要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
中文标签内容要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存)期等。还要有原产地及境内代理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生产日期由喷码机打印,仔细看会发现它们是由一个个小黑点组成的。
所以,如果是正规渠道进口的食品,包装上都应该有中文标签。
“人肉”带回的境外食品,没有中文标签?
小袁给孩子买的进口奶粉,是从跨境电商线下的商品展示店买来的。
不仅店内展示的所有品牌奶粉全部没有中文标签,而且收到的奶粉包装上也一律外文。小袁认为,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奶粉,才是纯正进口的东西。
【提醒】
除非是自己或亲朋好友出国时,直接从国外带回来的,可以没有中文标签。
除此之外的,正规渠道销售到国内的食品,都需要有中文标签。
没有贴中文标签的食品,意味着没有经过出入境检验检测环节,这样的食品怎能买得放心?
批发市场里买进口食品?
小吴在筹备婚礼,喜糖全部是进口巧克力FERREROROCHER(费列罗)。
不过小吴是在当地所谓的进口食品批发市场买的,价格便宜(一盒20粒装的“费列罗”批发价格为60元左右),而且宾客大都看不懂上面的信息,显得上档次,小吴觉得非常划算。
【提醒】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口食品必须在入境之前就得标注中文标识。
如果没有中文标识,有两种可能:一是假冒伪劣食品;二是走私或者个人私自带进来的,这种情况带回境内的食品数量非常有限,不可能批发售卖。
因此,很多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极有可能是山寨货,尤其是价格便宜的“同名”产品。这种食品的质量没法保证,一旦出现纠纷,也很难找到生产厂家或商家维权。
中英文标签内容不一致?
小周从网上买了一款进口酸辣酱,上面有明确的中文标签。她想对比一下中英文标签,结果发现,中文标签基本覆盖了原来的标签,根本看不到。把中文标签揭掉之后发现,两个营养成分表不仅对应的项目不一样,而且数值也不太相同,令她一头雾水。
【提醒】
中文标签营养成分与原标签不一致,这是因为不同国家要求标注的营养成分项目不一样。
比如,我国强制标示的项目归结为“1+4”,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其他都是选择性标示。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标注需要符合我国的规定才行,显示的也是我国检验的结果,所以两者有出入是可以理解的。
标签上,细看四细节
1.包装要完整,包装袋印刷清晰精致。
2.中文标签要大方可见,容易看到。
3.中文标签标注齐全。中文标签内容要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存)期等。还要有原产地及境内代理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4.索要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该证明,并核对食品品名、规格、生产日期等与证明显示的内容是否一致。
如果是网购进口食品,应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信誉良好的正规卖家。下单前,主动询问厂家名称和产地、食品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收到货物时,应仔细检查食品的标签、说明等内容。
食品安全放心,比尝鲜猎奇更重要。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