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小菜折耳根,中药鱼腥草
2019-07-26 21:21:00记者:李连欢
折耳根,西南地区的招牌小菜
在我国西南地区,尤以贵州为主,以及周边的四川、重庆一带,有一种经典的地道小菜,是当地百姓家常必备,而外地游客来到不品尝一番的话,只怕行程都算不得圆满呢——说的这道小菜,就是折耳根。
折耳根的选材,必定是肥美白嫩的根部以及嫩芽。掐成约一寸的小段,洗净略微腌制过后,拌上酱油、醋、蒜、味精和少许白糖等调料制得凉拌菜,或者做辅料与肉快炒,这道西南招牌菜。有人对它爱得欲罢不能,又有人对它避之不及。
这其中的爱与恨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折耳根有着独特的味道,人们常形容为鱼腥味,这个味道之浓厚比起榴梿、鸡屎藤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
鱼腥草,中医治肺病好帮手
中药“鱼腥草”,取的是地上部分,长得不怎么起眼,小小身躯却有着大能量——能有效治疗肺痈这一棘手的医学难题。
肺痈,第一次被载入中医典籍是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随后众多中医学家对此有了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而发展至今,“肺痈”的症状尤与现代医学中的“肺脓肿”相符,也可见于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性感染等病症。
传统中医人对疾病的研究离不开中药治疗,而鱼腥草,就在肺痈的研究中屡屡被提起,也屡屡立下治病救人之功。不管独味单方还是与其他药物配伍,鱼腥草都大展身手,因此在中医药界被赠予“肺痈要药”之名。
《中国药典》2015年版
【药材基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jí)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入膳为折耳根,入药为鱼腥草。从食材到药材,身兼风味小吃与治病良药的角色,蕺菜所散发的味道,昭示着它的不低调,是香是臭留给世人去争论,它依然我行我素,给味蕾另类的刺激,给疾病有力的反击。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