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刮痧之法,刮走小病痛
2020-09-18 14:44:00刮痧,怎么刮、刮在何处,所用工具和手法都大有讲究。不妨一起来学点刮痧之法,刮走生活中的小病痛。
刮痧板、刮痧油,怎么选
古人刮痧,用铜钱、汤勺、嫩竹板、石片等作为工具,用水、麻油、酒作为润滑剂。基本上是就近取材,顺手拿来刮痧。
现如今,人们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的工具,如天然水牛角、玉石为材料的刮痧板。这类产品,市面上琳琅满目,该怎么选呢?
水牛角刮痧板,物美价廉
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性苦、咸,寒,归心、肝、胃三经,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作用。牛角分很多种,如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
水牛角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加工简便,其药性与犀牛角相似,常为犀牛角的代用品。至于黄牛角,因生长周期较长,相对水牛角来说较为珍贵。牦牛角就更珍贵,白牦牛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可能用白牦牛的角做刮痧板。
所以,市面上最多的是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标准的水牛角刮痧板,为长方形,长约10厘米,宽约6厘米。一边厚,约0.5厘米;一边较薄,约0.2厘米。四角钝圆,宽侧的一边呈凹形。
根据水牛角的药用性质,其多用于热症和实症的治疗。
民间常用刮痧工具
◎古钱币
可选取边缘较厚钝而光滑、没有残缺的铜钱、银圆等作为刮痧工具。
◎石块
最早的刮痧器具。选用表面光滑无棱角、便于持握的石块或石片,也可购买专门的玉石刮痧板。玉石刮痧板主要用于面部刮拭。
◎陶瓷
选用边缘光滑无破损的汤勺、瓷碗、瓷盘等,也可购买专门的陶瓷刮痧板。
◎木器
多选用沉香木、檀香木等木材制成平、弯,有棱角且光滑的木刮痧板。
◎其他
也有用小蚌壳、小酒杯来作为刮痧器具的。
刮痧介质,以山茶油为优
刮痧之前,为防止划破皮肤,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介质,以起到润滑作用。那么,刮痧要用哪种介质呢?
民间百姓较常用的有香油,如麻油、菜籽油、橄榄油等,以及各种药油,如万花油、活络油、万金油、正红花油等,还有用润肤霜、凡士林等,甚至是普通的清水。
雷丽芳建议,普通人用于养生保健,刮痧油宜选山茶油为优。山茶油性质较为温和,归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润肠、杀虫之功效。如果想更快地促进痧毒的排出,可在山茶油里面加一点点盐。
刮痧手法,有讲究
刮痧,看似简单,要学好学精可不简单。雷丽芳说,培养一位优秀的刮痧治疗者,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用于治疗疾病,在手法上要多加打磨才能出效果。
对于普通人养生保健,则需掌握以下几条基本规则——
◆持板方法,要掌握
持板时,将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指弯曲,分别放在刮痧板两侧,刮痧时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
治疗疾病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养生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顺序,有原则
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部、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
刮拭时,刮板与皮肤保持45到90度倾斜,以45度为好,利用腕力向同一方向多次刮拭。
注意:应刮完一处,再刮另一处,普通刮痧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待皮下出现微红或微
紫红痧点、斑块即可;对于一些特殊病灶位置,以刮拭不再出新痧为度。初次刮痧时间不能太长,手法不能太重。
◆刮拭力度,补泻有别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刮痧的基本法则之一。刮痧的补泻手法分为泻法、补法、平补平泻三种。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时间相对较短。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多用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者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时间相对较长。能激发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多用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的虚症患者,以及疼痛敏感者等。
平补平泻: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刮拭按压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常用于虚实夹杂的体质,尤其适合亚健康人群或健康人群的保健刮痧。
这些小病痛,刮痧能缓解
生活中常见的小病小痛,很多是以实邪为主,刮痧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效用。
◆头痛
【取穴】百会、印堂。
【刮拭方法】以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感即可;也可由印堂往头顶方向刮。刮拭时,注意寻找疼痛点,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着重刮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但凡头痛,都与头部经脉气血失调、气滞血瘀有关。本法可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缓解头痛不适。
◆失眠
【取穴】百会等头部经穴,涌泉、足窍阴、行间等足部经穴。
【刮拭方法】每天早晨起床后刮拭整个头部经脉,前后左右分别由百会穴向下刮,侧头部由前向后方刮拭,可起到畅达全身阳气、提高神经兴奋性的作用。
每晚临睡前刮脚底板,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刮,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脚心的涌泉穴。失眠严重者,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脚趾中间的行间穴。
◆颈肩疼痛
【取穴】风池、大椎、肩井。
【刮拭方法】
直线刮:由风池穴到大椎穴,自上而下刮。左右两侧各刮15~20次。
弧线刮:沿着风池穴到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各刮15~20次。
重点刮拭有疼痛、结节和肌肉紧张僵硬的区域。
本法可放松肌肉,疏通颈肩气血经络,消除颈肩不适。
◆腰酸背痛
【取穴】大椎、大杼、附分、至阳、膈俞、命门等背部穴位,委中、委阳等下肢穴位。
【刮拭方法】自上而下刮拭背部大椎至至阳穴,大杼至膈俞穴,附分至膈关穴。腰疼时,重点刮拭命门、肾俞、志室
穴。中医云,“腰背委中求”,可用按压或拍打法,刺激委中、委阳穴。
◆初学刮痧,哪痛就刮哪
在家初次尝试刮拭,如果觉得认穴位麻烦,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哪痛就刮哪。
中医有一种穴位叫阿是穴。当身体出现毛病时,身体的某一部分就会发生相应的气血阻滞,从而出现疼痛。
所以,如果感觉某个部位肌肉疼痛,按照自上而下、从内往外的原则,顺着肌肉的走向刮痧,亦可以缓解疼痛。但在急性疼痛期,即痛得特别厉害的时候,不宜刮痧,以免加重局部水肿,加剧疼痛。
要注意,刮痧时间不宜太长;不必非要刮到痧斑片片、疼痛难忍才停止。刮完后立即喝一杯温白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刮痧后,被刮的部位四小时内不宜洗浴,避免吹风。 (编辑:杨昕)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