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三误区,小心勿入!
2019-07-04 23:26:00本刊记者:黎庆红
冬季进补,补得对才是王道。然而,在进补过程中,人们常常走入误区。
越贵越好,越多越好?
案例一:前不久,张阿姨在小区锻炼时,听大家谈论燕窝、阿胶很滋补,吃了对身体很有帮助,便马上到药店购买了大量昂贵的燕窝、阿胶。结果吃了几天,身体反而变得不舒服了。
近几年,燕窝、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等昂贵滋补药材,作用被吹嘘得越来越神。林嬿钊教授认为,“完全没必要迷信高价补品,要辨证选用才对”。
一方面,每种补品均有一定的适应证,针对性用药,方能充分发挥药材的作用,获得真正的补益,若不分青红皂白乱用一通,反而会伤身。
比如冬虫夏草,擅长“补肺益肾”,适用于“虚证”患者,体质偏热者最好别吃;再比如,鹿茸、人参类药材,偏于温补阳气,阴虚病人服用可能引起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流鼻血等症状。
另一方面,药价高低并不完全等同于药效优劣,价高有时仅是“物以稀为贵”的体现。仍以冬虫夏草为例,因其“阴阳双补”的特性一再被渲染,被认为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故可调节人的阴阳平衡。
但其实,“阴阳双补”并没那么神秘,也非冬虫夏草所特有。我们身边就不乏“阴阳双补”的平价药材,像广东人常用来煲汤的蛤蚧、菟丝子等,也同样兼具“阴阳双补”功效。
一个方子,全家通用?
案例二:肖阿姨因为血虚,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遵医嘱吃膏方进补,症状得到改善。肖阿姨的儿女工作十分繁忙,也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想着既然症状相似,她便让儿女和自己一起吃膏方,结果儿女不仅效果不佳,反而感觉很上火。
进补要遵循“虚啥补啥,对症进补”的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量体裁衣”,才能起到真正的补益作用。一家人吃同一种补品的做法并不可取。
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每一种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不对证,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而有副作用。
中医处方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现成的补药或补膏,也要辨证使用。因此,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机能状况,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补和调理。
小孩进补,赢在起点?
案例三:李婆婆家9岁的孙子,身材瘦小,见药店推出“冬季增高方”,李婆婆便依样画葫芦,炖给孙子吃。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只要平时饮食均衡,一般不会营养缺乏,也不宜用药物进补。如果孩子真的体弱多病,也建议听从医生建议再行调理,切勿盲目给小孩吃参茸等温补之物,否则可能造成性早熟等不良后果。(编辑:毛舒婷) (感谢广东省中医院通讯员朱海媚对本策划提供的帮助!)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