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ixabay
如今,数百万人为了接种新冠疫苗而卷起袖子,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卷起的不是裤腿呢?为什么总是我们的胳膊在挨针?
首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大多数(但并非全部)疫苗是注入肌肉组织的,这种给药方式被称为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一些疫苗则是口服的,比如轮状病毒疫苗;还有一种给药方式是将药液注射入皮下组织,比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均为采取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不过,大部分疫苗的给药方式还是以肌内注射为主。
但是,选择是否在肌肉处注射真的那么重要吗?注射位置在这里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另外,为什么要选择肩峰处那块被称为三角肌(deltoid)的手臂肌肉呢?
肌肉中的免疫细胞
肌肉之所以被认为是一处绝佳的疫苗注射部位,是因为在肌肉组织中含有对人体而言十分重要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例如由疫苗引入的少量病毒或细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就新冠疫苗而言,它的工作原理并非将病毒引入体内,而是为机体提供产生抗原的“蓝图”。当肌肉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捕获到这些抗原后,会将其呈递给淋巴结。而将疫苗注射到肌肉组织,可以使该处的免疫细胞能够向其他免疫细胞们发出警报,并尽快投入“工作”。

图片来源:pixabay
一旦疫苗被肌肉中的免疫细胞成功识别,这些免疫细胞就会把抗原“押送”到淋巴管,然后淋巴管会将携带有抗原的免疫细胞运送到淋巴结。淋巴结是我们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疫苗中的抗原,并启动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
因此,选择疫苗接种部位的时候,需要考虑其是否靠近淋巴结簇。例如,许多疫苗注射部位都会选在三角肌的位置,因为它靠近腋下的淋巴结;而当选择在大腿处注射疫苗时,其附近也存在腹股沟淋巴结簇。
肌肉可使免疫反应限于局部
肌肉组织还能将疫苗反应限制在局部。举例来说,将疫苗被注射入三角肌中可能会导致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炎症或者酸痛;而如果将某些疫苗注射到脂肪组织中,由于脂肪组织的供血不足,会导致疫苗中某些成分的吸收效果不佳,因而增加刺激和炎症反应出现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疫苗中含有佐剂(adjuvant)或者其他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成分,就必须在肌肉中注射,以避免产生广泛的刺激和炎症。其中,作为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佐剂会以多种方式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此外,疫苗接种位置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肌肉的大小。对于成人和三岁及以上的孩童,医护人员倾向于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接种疫苗;对于更小的孩子,则会选择在大腿中部接种,因为他们的手臂肌肉较小,且欠发达。
在接种疫苗期间,另一个需考虑的因素则是接种时的便利性和患者的可接受度。你能想象在大规模接种疫苗的诊所里脱裤子打疫苗针吗?那可太尴尬了。相比之下,卷起袖子更便捷,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在流感季节或者新冠疫情这样的流行病暴发时期,公共卫生系统需要在短时间内为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鉴于这些原因,在胳膊上扎针必然是首选,因为上臂部的可行性明显更大。

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考虑到以上的种种因素,当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时,对于大多数成年人和孩童来说,手臂必然是他们最佳的给药渠道。
撰文:Libby Richards,美国普渡大学护理学副教授
翻译:许楚楚
审校:戚译引
引进来源:the Conversation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