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区分真假尿液

图片来源:pixabay

现在有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专业欺诈者会利用商业贩卖的假尿欺骗医生,让他们开出像氢可酮(hydrocodone)之类的止痛药,然后私自服用或非法贩卖。此前,一些病人会用合成的尿液骗过部分测试,这些测试希望确认他们没有服用阿片类药物或滥用药物。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临床化学和毒理学主任帕特里克·凯尔(Patrick Kyle)表示,在他的医院里,“就有相关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留在了洗手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尔和他的病理学家同事贾斯维德·考尔(Jaswinder Kaur)已经发现,检测巧克力、咖啡、香烟等合法产品的成分,有助于区分真假尿液。
此前,通过检测尿液的酸性和密度,以及肌酐(creatinine,一种代谢废物)的浓度,也可以区分真假尿液。但凯尔表示,一些改良的合成产品已经可以通过这类评估了。
2018年10月,他们在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年度法医毒物学家协会(Society of Forensic Toxicologists,SOFT)上推出了一种新方法,试图寻找尿液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咖啡因、可可碱(theobromine)、可替宁(cotinine)和尿胆素(urobilin)。巧克力、茶叶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尼古丁分解后会得到可替宁,而血红蛋白降解可产生使尿液呈黄色的尿胆素。这项技术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尿液,就像将水洒在纸上,墨水会因为分子量的不同侵染出不同的色带一样。接着,化合物流入质谱仪,根据分子量鉴别不同的化合物。

咖啡因在肝脏中被分解产生三种初级代谢产物

针对上面的4种物质,科学家对4组尿液样品进行了检测。第一组的100份尿液来自受到监察的人。第二组的100份尿液则来自寻求止痛药的人,没有受到监察。第三组尿液来自200位求职者,没有受到监察。第四组则由10份市售合成尿液组成。在第一组所有受到监察的人的尿液样品中,这4种测试物质中的至少有一种呈阳性;第二组中有3份样品,第三组中有2份样品没有检出这些物质。在合成尿液样品中,没有一份含有4种待检物质中的任何一种。凯尔表示,阴性结果并不能证明相关人员有犯罪活动,但或许代表了欺骗的意图。他说,在这种情况下,“诊所或者企业可以要求个人再提供一份样品”。
图片来源:pixabay
SOFT主席、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米歇尔·皮斯(Michelle Peace)未参与研究。她指出,测试不能检测出人们是否借用了别人的尿液,“如果某人使用的是合成尿液或是他人的干净尿液,你就必须监视提供尿液的过程”。皮斯还警告说,假冒尿液生产者能够在产品中轻易加入咖啡因或可可碱等物质。
凯尔表示,有些生产者已经这么做了。因此,应该检测人体内自然产生的化合物(比如,尿胆素),再结合检查人们日常的饮食成分,或许可以让检测结果更可靠。当然,这也比监视人们撒尿更实际。
撰文:安迪·埃克斯坦斯(Andy Extance)
翻译:胡佳怡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1119_103755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