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大舌头”也是七分天注定么?


图片来源:Pixabay

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种语言,这种丰富的多样性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不同的语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词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语调的变化可能意味着不同的词义等。而令语言学家困惑不已的一个问题是,基因是否会使人倾向于使用某种特定的语调或其他的语言特征。

发表在《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细微的DNA差异会影响一个人感知音调的能力。它为基因在语言进化中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第一个切实证据。

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Patrick Wong说:“我们首次发现了不同的遗传变异实际上与语言特征有关的直接证据,这一洞见对语言障碍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Wong及其同事并不是第一个假设遗传多样性可能推动了语言进化的人。2007年,研究人员将二十几种语言特征与全球49个人群中的近千种遗传变异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ASPMMCPH1基因中存在一种独立的突变,携带这种突变与更倾向于使用音调语言(通过音调来改变词义的语言)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音调语言(在中国、东南亚和中非等地区使用)至少占世界语言的一半。然而,2007年的调查并没有检测遗传因素是否会对音调感知能力产生实际影响。Wong说:“那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但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所以我们很需要直接证据


图片来源:Pixabay

在这项新研究中,Wong和他的同事们对400多名以广东话为母语的人进行了听力测试,来确定每个参与者区分该语言6种音调的熟练程度。他们还进行了额外测试,以测量志愿者的智商、记忆力、音高和节奏。研究小组对参与者的唾液进行了基因分析,检测了被认为与音调感知有关的3个基因的9个突变,以及被认为在一般语言处理中发挥作用的7个基因的13个突变。

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只有ASPM基因上的TT碱基突变(2007年论文中确定的两个突变之一)能预测参与者对音调的感知程度。他们还发现被测试的大多数人(约70%)都有TT突变(由两个胸腺嘧啶碱基拷贝组成),这证明TT突变在使用粤语的人群中占有突出地位。

然而,该基因的整体影响仍然很小:在预测音调熟练度方面,它排在智商和音乐能力之后。但是Wong说:“经过多年的语言应用,微妙的基因差异可以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揭示了语言进化的潜在机制。”

哈佛大学的语言科学家Damián Blasi虽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也认同较小的遗传效应可能会推动语言的变化。他还强调,研究人员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Blasi说:“我不指望一项研究能明确证明语言变化的因果关系,这项研究也不例外。”

不过,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语言学家Balthasar Bickel说:“Wong的论文仍然是该领域的一大步,因为它使用了比以往研究更合适的实验设计,采取的样本量也相当大。这项研究还强调了生物学家和语言学家需要打破传统,彼此进行更密切的合作。”Balthasar Bickel并未参与此项研究。

Wong希望与东南亚、中国和非洲的其他音调语言使用者进行后续研究。他还计划探讨研究结果的实际意义。


图片来源:Pixabay

例如,语言障碍往往会导致音调语言使用者产生音调感知问题,因此临床医生或许会在早期的基因筛查中通过检测ASPM和其他基因来识别可能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ASPM基因似乎与音调感知相关的事实也意味着,任何用于筛查语言障碍的基因测试都应该根据所讲的语言、针对特定的人群来进行。Wong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这项新的研究还暗示了人们或许能对某些语言障碍进行干预。出乎意料的是,Wong及其同事们的分析显示,任何形式的音乐训练(包括童年钢琴课等简单的音乐训练)都会提高那些没有携带ASPM基因TT突变的参与者的音调感知能力。Wong说:“小提琴课或声乐课可能作为对那些使用音调语言并且患语言障碍风险的人的早期干预,其中包括自闭症音调语言使用者。他们有时会在音调感知方面遇到困难。”

Wong说:“基因检测不仅仅意味着检测,它还意味着有计划的干预。最令我兴奋的是,或许我能帮助面临语言障碍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撰文:Rachel Nuwer,自由撰稿人,《盗猎:揭秘野生动物贩卖的黑暗世界》(Poached: Inside the Dark World of Wildlife Trafficking)一书的作者。她现在住在纽约州布鲁克林区。

翻译:曾雪琪

审校:施怿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1019_103591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