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科学实验>

测试味觉阈限

来源:

基本概念
味觉
知觉
感觉
食物
大脑


引言
    在假期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味觉包围。你有没有好奇过我们如何感知不同的味道?通常人们可以辨别出五种基本的味道:甜、甘(香甜)、咸、酸和苦。是不是有一些味道容易辨别,而其他味道不容易辨别呢?在这个科学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探究甜味、咸味和酸味的味觉阈限来找出答案。做好准备,让我们开始吧!


背景
我们的味觉系统是非常敏感的。我们不但可以察觉非常低浓度的物质,而且还可以区分出密切相关的分子化合物。例如,我们可以分辨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它们是由完全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分子,但是在结构上,它们是彼此的镜像。人造甜料阿斯巴甜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尝起来是甜的,但是它的立体异构体(它的镜像分子)却不是甜的。
这种惊人的敏感性归功于我们的味蕾。味蕾,位于舌头上的小突起,也叫菌状乳头,每个味蕾由50到150个味觉感受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表面是接受器,它们可以同与味道有关的小分子结合。通过感觉神经,接受器把味觉信息传给大脑。我们就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辨别五种基本味道的。


材料
量匙
水,最好是蒸馏水
12个纸杯或塑料杯
马克笔
厨房秤或量匙
白砂糖或蔗糖
食盐


棉签
纸巾
一张纸和钢笔或铅笔(可选)
品尝测试志愿者(可选)


准备
把6大汤匙蒸馏水倒入纸杯或玻璃杯中。加入10克糖(或者是2茶匙半糖)并搅拌至糖溶化。我们得到了一杯10%的糖溶液。给杯子做标记。
把2茶匙10%的糖溶液倒入一个新的杯子。在其中加入6大汤匙水并搅拌。这样我们得到了一杯1%的糖溶液。给杯子做标记。
重复这个稀释过程(用6大汤匙水在一个新杯子中稀释2茶匙之前的溶液),最终得到0.1%和0.01%的糖溶液。这个过程叫做连续稀释。给两个新杯子做好标记。你觉得你能尝出多低浓度的糖水呢?
用同样的步骤(用干净的器皿)制作浓度为10%、1%、0.1%和0.01%的盐溶液,并给杯子做好标记。10克盐的量为1又3/4茶匙。你认为你能尝出多低浓度的盐水?
再用同样的步骤(用干净的器皿)制作浓度为10%、1%、0.1%和0.01%的醋溶液。标记杯子。最开始用2茶匙醋。你觉得你能尝出多低浓度的醋?


步骤
用淡水漱口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舌头。把干净的棉签浸入10%的糖溶液,然后把它涂满你的舌头表面。你能尝出甜味吗?
用1%、0.1%和0.01%的糖溶液重复上述步骤,注意在测试每种溶液之前都要漱口并擦干你的舌头。你能尝出哪个浓度的糖溶液?最低浓度就是你对糖的大概的味觉阈限。你可以把它写下来然后记住。
用淡水漱口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你的舌头。把干净的棉签浸入10%的盐溶液,然后把它涂满你的舌头。你能尝到咸味吗?
用1%、0.1%和0.01%的盐溶液重复上述步骤。你能尝到哪个浓度的溶液?最低浓度就是你对盐的大概的味觉阈限。你可以把它写下来。
用淡水漱口并用干净的纸巾擦干你的舌头。把干净的棉签浸入10%的醋溶液,然后把它涂满你的舌头。你能尝到酸味吗?重复这个过程,测试1%、0.1%和0.01%的醋溶液。你能尝到哪个浓度的溶液?最低浓度就是你对醋的大概的味觉阈限。你可以把它写下来。
你对这三种味道的味觉阈限(你能尝到味道的最低浓度)一样吗?还是某些味道的阈限更低?浓度大10倍的溶液尝起来的味道也强10倍吗? 
拓展实验:尝试让一些志愿者来重复这个活动。跟你的结果对比。是不是有些人的阈限比其他人低吗?对于组里不同的人,味道的最低阈限有变化吗?
拓展实验:找一些不同年龄组的志愿者来进行这个味觉阈限的测试。味觉阈限与年龄之间存在变化规律吗?
拓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你用10倍连续稀释来粗略地确立了你的味觉阈限。设计一个测试,用更高的精度确定你的阈限。你对糖、盐和醋的味觉阈限到底是多少?


观察和结果
你能尝出所有的10%的溶液,但是尝不出任何一种0.01%的溶液吗?糖溶液的阈限最高吗?这表示跟盐和醋溶液相比,只有糖浓度较高时你才能尝出它。哪一种味道的阈限最低?
对于糖、盐和醋溶液来说,几乎每个参加测试的人都能检测到10%的溶液,然而几乎没有人能尝出0.01%的溶液的味道,因为溶液的浓度太低了。甜、咸和酸这些基本味道有不同的阈限,或浓度水平。换句话说,在低浓度时,一些味道比其他味道更容易被尝到。味觉阈限因人而异。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较低浓度时糖溶液比盐和醋溶液更难尝出来。也就是说,跟盐和醋溶液相比,糖溶液可能有相对较高的味觉阈限。你可能也注意到了,醋溶液比盐溶液有更低的阈限(意味着醋溶液在低浓度时更容易尝出),但是这种差异较小,可能需要很多人参与测试才能得到明显的结果。


(翻译 刘夏,审校 李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