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新闻

中国科技馆“我们的‘20’时代”——云看展之冯如的故事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航空科普展“沧桑砥砺救国志”展区
(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沧桑砥砺救国志”展区)
近代中国的天空,曾布满阴霾,但正是这份深重的危机感,催生了航空救国的壮志。冯如,这位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先驱,以他的“冯如1号”划破长空,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序幕。
(一)从零到一的奇迹
冯如
冯如的飞机制造之路,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他生于晚清贫困家庭,后随亲戚远赴美国谋生。在美国,他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航空知识,从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到复杂的机械构造,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与飞行相关的知识。没有现成的中文教材,他就自己翻译外文资料;没有实验设备,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工具。从乡村小学到机械制造专家,他以非凡毅力跨越知识鸿沟。受莱特兄弟启发,冯如立志研制飞机以加强国防,改变国家命运。面对资金匮乏、技术空白等重重挑战,他毅然决然变卖家产、动员华侨、筹集资金,从零开始创立了中国首家飞机制造公司。
(二)匠心独运,挑战极限
冯如以非凡匠心,面对资料封锁与资源匮乏,坚持亲手绘制图纸,从零打造飞机。历经半年苦战,首机问世却不幸试飞失败。面对厂房焚毁、图纸尽毁的绝境,他誓言“苟无成,毋宁死”,毅然拒绝回国团聚,再筹资金重建团队。在帐篷中,他们搜集资料,精密计算,重新设计并生产出全新飞机。1909年,冯如驾驶飞机,在众人见证下腾空而起,飞行距离远超莱特兄弟首飞成果,创造了属于中国的航空奇迹。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更凸显了冯如面对极限挑战时的不屈不挠与坚定信念,成为激励民族自强的光辉典范。
冯如一号复原模型
(冯如一号复原模型)
(三)生死时速的试飞
1911年,冯如拒绝多家外国公司的重金聘请,带着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机器设备回国,设立工厂制造飞机。1912年,冯如在广州进行飞行表演,天气晴朗,观众满座。他身着飞行装备,英姿飒爽。表演结束准备返航时,冯如突然发现跑道上的儿童,于是紧急拉升飞机,却因用力过猛导致失控坠毁。飞机残骸中,冯如身受重伤,头部、胸部、腹部均有重创。观众迅速救援,但冯如终因伤势过重离世,年仅29岁。弥留之际,他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中国航空之父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冯如之后,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在战火中铸就了航空工业的雏形,尽管历经坎坷,却从未放弃对蓝天的向往。
观众朋友们,了解了冯如的故事,你是不是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兴趣呢?关注以下展览信息,快来中科馆参观吧!
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
展出地点:中国科技馆主展厅三层环廊
展览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
展示面积:200平方米
展览内容: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为主线,设置“沧桑砥砺救国志”“功炳天疆报国心”“蓝天绘就强国路”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典型人物、典型机型及航空故事为载体,引导公众了解新中国航空事业7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近距离感受我国航空工业“20”时代最先进的装备成果。
展出时间:2024年6月30日至2024年 7月底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4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40708_108088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