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别再四处找了,补血的方法都在这里,有这几个症状

2022-01-06 22:27:00

  “贫血”是西医病名,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而中医中的血虚是指血液的濡养功能减退。一方面,中医的“血虚”,血红蛋白量在正常值范围内,并不表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没减少,可能只是表明其减少的程度较轻,尚未达到西医界定的正常值的下限。另一方面,凡是血液濡养功能减退中医都认为是血虚,而不单单指血液减少。尽管血虚和贫血的表现会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血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就像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的泉水滋润花草树木一样,可以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进行濡养和滋润,也就是血的濡养作用。这种作用在面、唇、舌、眼睑和指甲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容易观察,当这些部位颜色由红润变为淡白色,也就是“五白”,就提示血虚。此外,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是由血液的“余气”所化生,因而血虚难以向上营养头面,会导致头发如干旱的野草一般,看起来没有光泽,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电视剧中柔弱的女子出现“啊,我晕倒了”的剧情,很多就是因为血虚。

  为什么血虚表现为“五白”和头发的问题呢?我们可以想象花坛里被扎满小孔进行灌溉的管子,水就是血液,小草就是人体需要养分的组织器官。水少了肯定是离井越远的地方,水流越小,尤其是把放平的水管举高了,水流就会变得更慢,也就是得到营养更困难。所以血少了先会影响头面和末梢。

  总结起来,一般的血虚会有这些表现:“五白”,头发不荣,头晕眼花。

  此外,中医认为气和血的关系密切,有“血为气之母”和“气为血之帅”的说法。也就是气血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所以血虚多伴气虚,可以出现神疲乏力,动则气喘等表现,加上气能生血,所以血虚也会加用补气的药物。另外,如果血虚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脏腑功能,在一般血虚的基础上,还会出现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在五脏中,以心、肝、脾血虚为多见,脾血虚通常与心血虚并见,称为心脾血虚。

  辨证分型补血

  如果您有上述一般血虚的表现,同时伴随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症状,便是心血虚证。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血不足,阳气相对旺盛,血行加速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睡眠不好;血虚导致心神失于气血濡养还会导致健忘。

  这时可以服用中成药柏子养心丸以补气养血安神。

  如果在心血虚所见症状的基础上,又伴有食欲减退、神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那么便是心脾血虚证。

  因为脾主运化水谷,脾气血亏虚则无力运化,故食欲减退,气血亏虚则神疲乏力、月经不调;脾主统血,可以控制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若脾气血亏虚,无力统摄血液,则出现崩漏失血。这时只补益心血就不够了,可以服中成药归脾丸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叶天士医案中的患者,因为脾主四肢,脾血虚则不能充养四肢,故“不能充长肌肉”。伴心血虚故“夜寐不安”。涩脉也主血虚。所以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

  如果您是一个爱动手的人,上述两种血虚都可以尝试用龙眼肉粥来解决。既是一顿美餐,又可以养心安神,健脾补血。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龙眼肉15克,红枣15枚,粳米50-100克。将上述食材一起加水煮粥,可以加入少量红糖调味,温热食用。

  如果在一般血虚症状的基础上,伴随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睡不安稳,筋脉拘急,或肌肉瞤动,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那就多半是肝血虚证。

  因肝主藏血,其血液不仅濡养自身,还会输送给形体,濡养筋、目等。目失血养则目眩;筋失血养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肌肉瞤动;肝经经过两胁,经脉失养则胁痛;肝藏魂,“夜卧则血归于肝”,肝中血少不足养魂,则睡不安稳;肝血不足则无血注于冲脉,冲脉血海不足则月经不调、量少甚至闭经。

  这时补脾或者补心就不太对证了,可以服四物汤类中成药补肝血。在家里经常听大人们说吃猪肝对眼睛好,其实是因为中医认为肝主目,猪肝可以补益肝血。所以可以适当吃些猪肝,或者煮猪肝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养血明目,益气补肝。具体做法如下:

  准备猪肝150克,粳米100克。将猪肝洗净,切成小块,和洗净的粳米一块放入锅中,加水病放入葱、姜、盐等调味品,煮成粥食用。

  如果不想吃药,对上述的美食也不感兴趣,那就可以多动动双手,按揉或者艾灸我们的穴位,每穴5-10分钟,注意艾灸时不要烫伤皮肤。可以选择足三里、血海穴,相应脏腑血虚再配上相应脏腑的背俞穴,比如心血虚配心俞等等,坚持下去,也可以达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气血的耗伤。比如不熬夜,合理饮食,学会调控情绪,保持好心情,进行体育锻炼等。如果病情严重,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调味料,你可了解它的诸多功效?
下一篇:稍微吃点凉的就打嗝不止?你需要这个方子!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