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0607_55524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宁为养生事,下笔三十年

2016-06-07 15:49:33

张玉春
他叫宁蔚夏,本来想当科学研究者,能上天入地,结果阴差阳错地学了中医;本来可以中医科研大展身手,却因故变成了科学普及;本来中医科普可以弄得风生水起,到头来成了中西医结合科普的先例;生在北京,就读青海,落脚成都,都没能改变他的选择……
他默默地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近35年,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健康教育、医学科普,几乎无不涉及。
猴年开春,本刊记者张玉春(以下简称张)联系到了宁蔚夏(以下简称宁),开始了一次交流。他很健谈,讲话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在他爽朗的声音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中医科普作家的坦诚和真挚,为了写科普,放弃了很多应该得到的待遇,他的执著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
张:是您的养生“四季歌”吸引了我,本来您是搞中西医结合的,应该从事学术研究,怎么想起关注养生特别是四季养生这个主题的?
宁:我是1988年考取的北京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后因故未读,从此由科研改道走上了科普之路。养生是中医科普的重中之重,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最初我开始从事医学科普创作时,感觉疾病的发生与四季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于是由此入手撰写养生保健和医疗防病的文章,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四季养生这一领域,唱起了养生“四季歌”。由于与四季气候相连,非常贴近百姓生活,既有时效性,又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深受群众欢迎。有些人发来信函或打来电话进行咨询,甚至有的专门把我发表的四季养生文章剪辑成册收藏。这给了我非常大的鼓舞,一直坚持创作至今,从未间断。之所以能够坚持,关键在于老百姓喜欢。
张:和很多人写科普文章的长篇大论不同,您最爱弄小块文章,还得了个“豆腐干王”的雅号。弄“豆腐干”是出于何种考虑?您是从何时开始豆腐干文章写作的?
宁:豆腐干文章又称千字文,以短、小、灵、巧见长。随着时代的演进,信息的大爆炸,以及阅读物迅猛增多和相对阅读时间缩短,在许多百姓看来,千字文也显冗长,而他们现在最喜欢的已经变为小得不能再小的500—700字的“小豆腐干”短文。因为老百姓需要这类文章,我当然责无旁贷。于是,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科普创作写豆腐干文章,迄今已近3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大众医学》、《家庭医药》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各类科普文章2600余篇。至于说被报刊以及网络转载者已经不计其数,转载率几乎达百分之百。还有些被疯狂抄袭。这足以说明此类科普文章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满足大众养生保健的需求。
张:您在创作的同时,还翻译了一些国外的尤其是侧重于日本的养生保健类文章,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
宁:据我所知,保健这个词是起源于日本的。日本对养生保健十分关注,还有很多前沿科技研究。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日本的长寿老人很多,有他们独特的养生保健文化。另外,日本中医(又称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是世界中医三大流派之一,其中有很多和我国中医有关的内容。因而,我在考研究生时改学了日语。我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开始学英语,后来学的日语。最初翻译是学术方面的,后来才开始了日本医学科普文章的翻译,一般都侧重于新和实用。
张:养生科普文章有多种写法,对应的是不同受众。但多是中医的说中医,西医的说西医,泾渭分明,而您的却是独辟蹊径的中西医结合,为什么会想到这种写法?
宁: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有的医学模式,是在我国原有中医和后来引进的西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大方向。日本学者认为,东西融合医学是世界最有前途的医学,未来世界将由东西融合医学来主导。在当今世界,现代医学由于自身的种种缺陷,正在不断从传统医学中调整思维,寻找出路,形成了西医学习中医、整合中医的态势。据统计,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由我国“海外兵团”组成的中医只占5%,而其余则为清一色的西学中,即中西医结合人员,而且这一强大的中西医结合力量,对我国中医的发展已经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从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终有一天世界医学会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天下大同。无论时下国内对中西医结合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既优于单纯的中医,又优于单纯的西医。而且中医要走向世界,一定要以中西医结合为先导,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如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奖就是经典的中西医结合的范例。
我属于中学西,在大学学习时,尽管读的是中医系,但学习的内容却是中西医各半,我所在的学校差一点就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这使我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后来从事医疗、教学工作,都是以中西医结合为基本方式的。我在撰写中西医科普文章时,
基于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发现大众不仅需要现代医学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以及现代医学对生命与健康研究的新成果,也需要源于自然的传统医学养生方术,特别是非药物疗法和无创伤疗法。显然,向大众普及上述医学知识时,采用以往那种单一西医或单一中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二者兼而有之,才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在群众需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时。于是我本着洋为中用和衷中参西的原则,不仅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科普创作的观点,而且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上大胆革新,在中医科普创作中进行中西医结合尝试,这种新型医学科普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张:从您拥有三十多年的科普养生写作的经验上来说,您对养生是怎样理解的?
宁:养生就是保养和养护生命的意思,用西医的话讲,就是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是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强身益寿活动。
张:就个体来讲,养生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宁:从个体来讲,养生主要关注生活中的精神、衣着、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养,当然有的人还把疾病防治列入其中。
张:我发现在您的关于养生的文章中,多次强调顺时养生?它的依据是什么?
宁:中医有两大精髓,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在整体观中,具有形神的人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即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生他养他的大自然,可以说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在与大自然周而复始的生长化收藏的运动中,完成着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运动时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那么作为人来讲,就要根据大自然的变化,进行调养和保护,与之相适应,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由此可见,顺时养生在人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这也就是它的依据所在。
张:除了顺时养生,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要做到科学养生,您还有其他建议吗?
宁:在此对大众养生问题提三点建议。一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其实这也是一种心态,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顺乎自然,益寿延年》。凡事不必刻意追求,更不要苛求,对待生活和对待养生都应该这样,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养生讲究“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也就是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因人最重要。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疾病等,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即所谓因人施养,切不可对某种尤其是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趋之若鹜,盲目行事;二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凡事不可过偏,最好是保持中庸。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中庸之道——长寿之路》。如《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正是这个道理。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日本的饮食被认为是世界最合理型饮食,饭吃八分饱,一直是日本的古训,可以说中庸之道贯穿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东瀛大放异彩;三是科学看待、合理使用保健品。老年人体弱多病使用保健品来养生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首先养生重在观念和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至于说使用保健品则在其次,而且并非多多益善。还有一定要鉴别保健品的真伪,谨防商家利用老年人过于追求养生保健的心理进行诈骗。最后就是无论使用何种保健品,都要对症,最好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张: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期待您在科普及其他领域为养生事业继续添砖加瓦,更好地服务于渴望长寿获取养生保健知识的大众。

上一篇:木讷无为的思想者
下一篇:太过高兴会患 “心碎症候群”等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