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武术界、摄影界奇人李炎才
2012-09-24 13:05:30文 卫小溪 题图摄影
于里 图片提供 李炎才
李炎才的名片两面有武道、虫道二词,这是他工作之外所做的最出色的两件事,但实际上,他的才华与能力几乎涵盖他涉足的每一个领域,正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武术、昆虫摄影、书法、绘画、音乐、开客栈,等等等等,包括他自己经营的事业,几乎在每个相关的圈子,李炎才都是受人敬佩且喜爱的。练起双截棍,一丝不苟、不怒自威;对待小昆虫,充满爱心、精心拍摄;谈起家人,恩深情重;做起老总,磊落义气,下属都对他十分爱戴。他笑时和怒目而视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他说,那个憨笑时可爱的,才是他真实的内心,“我觉得我一直就是个小孩子”。
自娱自乐的童年
当我对李炎才尚未了解、问起朋友李炎才是怎样一个人时,朋友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必须分层次描述,于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三个较为深刻的印象:成功企业家、武术家、摄影师。见到李炎才之前,在网上搜索他的照片,那些他展示双节棍时拍摄的,都显得无比威猛利落,甚至有些凶狠。禁不住心里琢磨: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很粗线条、很难伺候、要求很多吗?在初秋的早晨,我终于在深圳见到了李炎才本人,他瞬间展现的可掬笑容与柔和声调,让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我要采访的那个人?
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明白朋友当初介绍他时的难度。没错,首先,李炎才是位极成功的企业家;其次,他因高超的双节棍技法名震武术界,从国内外前来向他学习与他切磋的人络绎不绝;然后,他还是一位拍摄了大量昆虫摄影作品并获奖无数的摄影师;最后,这些还是不够,他的爱好与强项涉及绘画、书法、音乐等等很多领域。用多才多艺、勤奋刻苦来形容他才够恰当,在他这些乍看起来丝毫不相干的诸多爱好里,慢慢体味,却发现存在着一种相通的理想与信念。
说起为什么会练武术,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小时候的李炎才十分调皮,爱打架、爱打抱不平,所以要练一点武术保护自己和其他人。“我现在不愿意看到暴力,但二三十岁的时候,容不下不公平的事情、容不下别人被欺负,帮人打架成了常事,最多的时候白天两场晚上再加一场,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被送过锦旗。那时不在家吃饭,经常在外面闯祸,一闯祸妈妈就打。”李炎才说,“我疯起来像野马,静起来像傻子”。小时候,爸爸在香港,家里6个兄弟姐妹都是妈妈、姥姥带着,李炎才是中间的那个,爸爸从香港带来的小汽车玩具经常轮不到李炎才玩儿,于是他就常常一个人玩瓢虫,一玩儿就是一天,觉得瓢虫和小汽车也挺像的。可能那时就注下了他和昆虫的缘分。小时候家里整个村子都是当老师的人,李炎才7岁时,老师教他练习写书法,被夸“有笔性”,19岁进军艺学美术,当过美编、文书、警卫、救生员。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李炎才意味深长:“我是个很念旧的人,12岁时使用的双节棍、1976年奶奶送给我的口琴和鞋子、刚和我太太谈恋爱时她送我的衣服……我都一直保留着。小时候妈妈教的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当时学得很随意,但现在都能记住。我奶奶去世后,想她时我会吹吹口琴。我觉得我到现在还像个小孩子,很随性,但我想因我的存在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的棍比出枪快
生于广东台山的李炎才,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武术技击家,更是一位李小龙武术哲学精神的忠实跟随者和实践者。他8岁习武,几十年风雨无阻。1998年参加国际武术锦标赛,以娴熟的双节棍法勇夺金牌,同年应中国武术协会之邀请参加中华武术节四十年大庆《武颂》盛典,与国际知名武林精英及武打影视明星同台献技,得到高度好评,1999年12月20日作为表演嘉宾参加了澳门回归大型晚会。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双节棍爱好者几乎踏破了李家的门槛,纷纷向他拜师学艺或切磋技艺。中国武术七段的李炎才曾获得过国际武术锦标赛金牌,2006年在美国发行李炎才《棍道》,并荣登美国《功夫》杂志封面,2008年在全国发行李炎才棍道教学片,经“世界著名武术家评审委员会”评定,授予“世界武林百杰、著名武术奇人奇功”荣誉称号。前国际武联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先生看过李炎才的表演后,曾当即挥毫题“武林奇棍”。中央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台、广东卫视、深圳电视台、《中华武术》、《武林》、《中国青年》、《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亚洲新闻人物》等多家电视台及报刊曾对李炎才做过专题报道并荣登封面人物。由李炎才演练并创新的双节棍载入《中华武术图典》,被中华武术协会授予“武术事业奉献奖”。
看李炎才展示双节棍技法,会感到一种震颤人心的威慑力,鹰一般的眼神,骁勇凌厉,甚至只是看看照片,也能让你不寒而栗,但在惊诧之余,往往都能领略其“刚柔相济”的精神,他的双节棍不但可以凌空稳、准、狠地击碎核桃、切断拿在人手上的香烟,还能在过百页的书上击出一个小洞,这种迅猛和准确的技法,除了枪其他兵器很难达到。纸是软的,用普通棍子无论如何捅不破,只有双节棍因为两根棍中间有了柔的一段绳子或者锁链,将全身能量集中棍尖,以高速度产生强大爆发力击穿厚厚的书本,这就是刚柔相济的威力。
小虫知我心
李炎才平时很爱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也爱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他从1998年开始拍摄昆虫,但他与昆虫的缘分正像前文所述,也许早就注定。“摄影需要技术,但很多时候,你和你的拍摄对象频率对了才能拍好,我很爱虫子,我和它们可以对话。”李炎才这样说,“拍虫子需要不断换角度,需要和它交流,表面看起来再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也有美的角度,你要学会去找这个角度。”
有些人从不去追名逐利,名利却总是不期然而至,因为喜爱,李炎才拍了几年昆虫,2004年,被朋友推荐发表在《中国摄影报》上的一组摄影作品被一些圈内知名人士看到,很是欣赏,于是推荐到更多的媒体上,同时,朋友也推荐他的作品去参加各类比赛,99%都能入围或获奖。2005~2007年间,李炎才的昆虫摄影作品不断得奖,最后主办方不得不对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不要再来参赛了,你一来别人都别想获奖了!”渐渐地,李炎才的昆虫摄影作品由单纯的艺术品过渡到科普作品,相关科研部门、科学院也开始索取他的作品。中国昆虫学会给他颁发了特殊贡献奖,中国地理大讲堂请他来北京做讲座、办展览……李炎才的朋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润芝在观赏了李炎才的摄影展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昆虫,这些地球上的微生世界成员,活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与人类一起共生共存,千百万年来在比邻人类世界的空间斗争、繁衍、创造、进步,我们身边不失有心人士在默默关注着这些群体,记录着它们的点点滴滴,李炎才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人士。他的拍摄手法纵向上从昆虫生命开始的幼虫时段、成虫时段贯穿虫子的‘中年、晚年时段’的整个生命过程,横向上我们能看到微观世界纤小生物演绎生命的神奇、能看到另类世界缤纷多姿的生活内容和生意盎然的生活百态。这些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清新秀美的视觉享受,同时其本身丰富的内涵也给予我们读者深刻的心灵触动。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生物世界的细微观察,这些珍贵的图片不仅让人们了解、认识了昆虫世界,为科研、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将唤醒人们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意识,加深环保认识,并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李炎才说:“在我心中武术没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境界,武功修炼取决于你的心境、汗水与灵感的凝聚,专心修炼你就会感觉到其乐无穷,正如拍摄那些小昆虫一样,真正深入其中,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孤独自乐的信条
与李炎才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能发现他是个十分长情的人,他说,每样事物我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口琴、双节棍……他的夫人是他的初恋,从18岁就和他在一起,因为漂亮又显得年轻常常被人误会为“小蜜”,每当此时他的夫人都既得意又开心地向别人解释“我是他的原配啊!”李炎才的口琴、双节棍都收藏了几百件,所有用过的都舍不得丢掉。
小时候的李炎才是孩子王,年轻的时候很爱当老大,但现在他很愿意当老小,“只要能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我都愿意做,就算只是为别人做一顿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我舔盘子都会很快乐。人不一定要有什么大本事,但要真实,对自己真实、对别人真实,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风光,却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这是内在修为很少,只是在外人面前装样子,何必呢?”
常年习武、练双节棍,让李炎才总结了四个字:稳、准、狠、快,他把这四个字推广到了工作中和生活中。稳——做事牢靠、准——目标明确、狠——做深做透、快——行动力强。走进李炎才的办公室,扑面而来的是各种奖杯、奖状、证书,在我惊叹时,李炎才却笑笑说:“早就想把这些收起来,好像我很爱炫耀似的。”武道与虫道,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经过李炎才的“悟道”却和谐地统一到了一起。“这些年上山拍昆虫,从虫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对生命,一只小虫子都能如此努力、如此自强,虫子身上都有爱,何况人呢。东西不在大小贵贱,而在于精神力量,人死了什么也没有,只留下一股精神。人不能白来一世,要快乐、要给他人带来快乐,不用惊天动地,但要无怨无悔。”
李炎才教授别人武功,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他的摄影作品获奖,奖金都拿来分给公司员工。他乐于结交朋友,有缘的自然会成为好朋友,不投缘的不愿多说半句,正是这样厚道、直爽的性格让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在50岁生日晚会中,原本只请了200人,但最终来了500多人,加桌都不够,很多人看到拥挤的场面,不好意思多停留,放下礼物就走,这让李炎才十分难过。他说,人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亲人和朋友,要对亲人和朋友忠诚,我的心中没有仇人。
事业、武道、昆虫摄影、绘画、书法、音乐……这些,李炎才都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社会认可。他说,我从来不是最好的,还有好多比我好的人,只是没被发掘,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认真的,在哪里用心就会在哪里出彩。几十年丰富精彩的人生,如今回首,李炎才经常心有感触,他说:“知足菜更香,我相信‘水滴石穿、真爱无敌’”。孤独、自乐,是他现在的心态,他因此感到快乐和幸福。
李炎才对他人的关怀与体谅充满每个角落、体现在每个细节,最近几年,他经常练习书法,有时一写就是一夜,他看着自己的大量书法作品对我说:“我应该专门为你们写一幅,这样更能吻合你们杂志的风格,是不是?你觉得我写什么好呢?”最后,一幅“狂野自然”成了他为《越玩越野》杂志专门题写的作品。看着一地的纸帖,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房子、车子、金钱,那些都不是财富,我觉得这一地的字才真正是我的财富。”
李炎才的武道与虫道
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李小龙研究会名誉顾问、广东省李小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武协委员、深圳市特警队武术教练、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武术作品有《我的棍比枪快》、《棍道——李炎才》等。昆虫摄影作品《“蜓蜓”玉立》荣获第四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赛风光银奖;作品《繁衍》荣获首届全国昆虫摄影比赛一等奖;2005年、2006年、2007年蝉联三届全国昆虫摄影大赛金奖;2006年获中国昆虫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其创作的75幅昆虫摄影作品被录选参加2007年5月19日国务院组织举办的“全国科技周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作品被全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