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说轻松的饭局
2013-08-24 19:14:22难说轻松的饭局
文/许圣义
饭局,民间语汇,指宴会、聚餐。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有《饭局》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据作者标注,该诗作于宣统庚戌年,即公元1910年。
其实,饭局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它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因为一般来讲,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信息,代表亲近,认同对方是“自己人”。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
以公共、正式的方式只谈正事,大家都觉得太紧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筷子头上谈生意,酒席桌上签合同”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交际艺术了。
社交饭局,办事求人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违章开车牌照被扣,先问亲戚朋友交管局有无熟人,然后再请出来吃饭。
几乎可以说但凡需要求人,便都可以饭局开场。单位的饭局,同事之间,是为了互相照顾工作;上级请下级,为了维持稳定,鼓舞士气,收买人心;下级请上级,为了升职、涨工资、部门调动,甚至单纯为了说错某句话而道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也许受大人耳濡目染,如今一些中小学校里的“小不点”也学会搞“餐饮社交”了。网友
与此类似,选负责人,选代表,选组长,选优秀,选先进等等,一些人志在必得,千方百计拉票,于是便开设了“拉票饭局”,请有投票权的参与者赴宴,以实现收买人心的目的。
联谊饭局,宾主尽欢
据笔者当地高档饭店的负责人介绍,一般的政府筵席是比较经济的,并不奢侈浪费,属于工作餐的性质。真正属于豪宴的多是一些企业、集团的联谊饭局、大型年会,一场下来至少是几万或者几十万。
宫灯高照,富丽堂皇,宫廷式样摆设的宴会大厅,全套古香古色的桌椅、餐具,来回穿梭着仿古服饰的服务员。饭局开始,双方领导各自进行一番讲话。讲话结束,便全体起立端杯。第一杯饮尽,主菜也便上来了,觥筹交错,气氛活跃,敬酒与撞杯之声不绝于耳。经过几轮的你来我往,大家都已吃饱喝足,于是领导一声令下,餐桌上的各式餐具、酒水悉数撤下,换上水果拼盘和饮料,戏台上早已准备好的歌舞表演也适时开始了。
这样的饭局,多数是宾主尽兴而归。因为其目的单纯,就是吃饭娱乐。
谈判饭局,小心翼翼
企业间的谈判饭局,就没有这么欢娱的气氛了。饭局开始是风平浪静,寒暄过后便风云突变。饭局中双方互揭彼之短,扬己之长,即要把对方说得可有可无,而把己方说得不可或缺,使自己处于谈判的上风,掌控饭局的主动。
此时,酒菜便成为缓和气氛的工具,为了防止谈判僵持,聪明的饭局领导者都会在争论比较激烈的时候站出来提议大家干上一杯,缓和情绪再继续讨论。这也正是谈判地点选在饭局上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讨债饭局,舍命陪君子
还有一种饭局,专为讨债而设。
饭局地点设在高档饭店。席间,那刘经理一直感叹生意难做,自己能力有限,表明他现在还没钱还货款。
之后,
类似的还有为招商引资、跑项目、跑资金而设置的饭局,请客的一方甚至接连喝白酒,不惜醉酒后生病住院,也要把对方拿下。
五花八门的饭局每天都在上演着,房间里高朋满座,桌子上觥筹交错,私下却是暗自较劲,各有打算。笔者也常常出入宴席,然而就像去赴一场社交舞会,宴席上的佳肴,宴席上的笑脸和寒暄,人影绰绰,又似一张显不出真实影像的底片,让人摸不清,猜不透。也许,那样的饭局永远比不上家里一桌粗茶淡饭那么轻松吧!
许圣义
474350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