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收入倍增”真相
2013-04-15 18:59:41肩题 收入倍增计划改变了日本的农村和城市
题目 日本版“收入倍增”真相
特约记者
高宇 发自日本
导语
日本人拼命工作赚钱,等到“三种神器”都搬进了家门,才开始有了富裕感,真正尝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甜头。
据学生时代的同窗回忆,“池田勇人并不怎么苦学,但考试时押题的预感却无人匹敌。”若干年后,擅长押题的池田勇人成为日本首相,当时的日本已经摆脱了战败国的阴影,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朝鲜战争带来的红利也已经耗尽。日本虽出口产品丰富,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中小企业生存日益艰难,贫富差距拉大,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好日子到头了。
池田勇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主持制定了“收入倍增”计划,提出要在十年内,让日本国民收入翻番。
这一次,他又押对了题。
精通经济,但经常口出“雷人”之语
池田勇人是二战之后日本非常重要的一位首相,他曾预言世界会进入日美欧三极时代,在他的任期内,东京举办了奥运会,完全走出了“战后时代”的阴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取得这些成就,同他长期任职于大藏省,主管经济工作的经历密不可分。
1925年大学刚毕业,池田就进入大藏省。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大藏省就是日本中央财政机构,掌握了日本的经济命脉。但池田的仕途并不平坦,仅仅4年后,他就因先天疾病退职长期养病。
那之后,是彷徨于生死间的5年。期间,他还经历了与结发妻子的死别,对社会中弱者的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1934年12月,再度被大藏省录用的池田已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改过去事不关己的散漫作风,开始以勇于行事、雷厉风行而著称。
短短6年后,他就升任大藏省主税局国税科长,1947年升到官僚体系的最高职位——大藏省次官,相当于财政部业务副部长。两年后,池田弃官从政,得到时任日本首相吉田茂的青睐,初次参加选举就被委以大藏大臣的重任,全权负责经济。之后,又曾兼任通产大臣、经济审议厅长官等职,直接参与了美军占领期和经济复兴期的经济产业政策的制定。
因其长期在大藏省任职,池田周围形成了以经济官僚为主的议员派别,他还搜罗了一群大藏省出身的经济学家作为自己的智囊团,其成员大平正芳、铃木善幸、宫泽喜一后来都成为颇有政绩的日本首相。
但或许正因为出身官僚、精通政策,却参不破政界和媒体的游戏规则,日本社会对其派别的评价是“强于政策、弱于政局”,甚至被戏称为“公卿集团”,意思说这一集团强于运筹帷幄,却不善随机应变。池田本人尤为重视经济规律,习惯有话直说,在其担任大藏大臣和通产大臣时,曾多次在国会辩论中受人诱使而口不择言,被媒体放大后酿成政治风波,甚至还曾被逼辞职谢罪。
单纯从经济运行的逻辑来看,他的回答没有太大问题,但这段答辩被报纸缩略为“中小企业主有5个、10个破产自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报道,引发了反对党对池田的不信任提案。
当年的12月7日,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上答辩时,池田指出经济管制下的配给制不合理,应按价格规律办事:“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按照同样的比例配给米和麦,这是完全的管制。我的愿望是,收入少的多吃麦、收入多的多吃米,按经济规律办事才好。”当时在野党提出,日本已发生通货膨胀,应该采取紧缩措施。但池田认为,批发物价并未上升,不能说发生了通货膨胀,米价虽涨了,但麦价没有涨,穷人往米饭里多加麦子也能维持生活。结果这一发言被媒体演绎成“穷人只配吃麦饭”的报道,作为对低收入者歧视的发言引起了广泛的批判。
半个世纪之后,日本人在评价历届首相时,池田勇人以尊重经济规律著称,可见以上这些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发言,不过是被政坛和媒体故意曲解的结果。
日本版“伟大复兴”的争论
当时参与制定收入倍增计划的还有著名经济学家下村治,他是全日本最早运用增长模型规划经济的学者。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他第一个提出日本将进入“零增长”时代,在泡沫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他又预言:“没有经济实体支撑的金钱游戏终将破灭”,建议“日本经济应在缩小规模基础上实现再平衡”。但在经济政策一直追随美国的日本,下村的警告长期被忽视,其学说也长期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评价其学说和警示。
这样一位看似“悲观主义”的学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是最乐观的人。战后,日本通过单独媾和回归西方阵营,国际贸易环境和战前相比有了根本性改善。5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