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友》
鸵鸟的“童年”生活
2012-03-01 09:53:51文/郭 雷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类,不过这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怪异而坚硬的脚爪补偿了它们这一缺陷,鸵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 km,而且,它们是当今鸟类中最奇特的一个品种。它们的生活充满了神奇色彩,这当然也包括“童年”生活。它们的“童年”是从蛋开始的。
对于秃鹫来说,鸵鸟蛋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秃鹫在鸵鸟6周的孵卵期内,耐心地在巢的上空盘旋着。为了保护正在孵化的蛋,棕色羽毛的雌鸟白天孵卵,黑色羽毛的雄鸟晚上孵卵,有时候,雄鸟白天也“加班”。雏鸟已经开始在壳内叽叽地叫了,告诉伙伴和父母,它们马上要破壳而出了。不久,雏鸟孵化出来了,这时,雄鸟却疲倦得打起了瞌睡。
雏鸟一出生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尤其是气候和天敌。雏鸟离开蛋壳几分钟后就本能地啄东西了,但要真正学会自己吃食还得好几天,不过别担心,雏鸟体内的营养足够它们维持三四天。
一对有经验的鸵鸟夫妇可以孵出所有的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孵化的蛋只占总数的1/2。在鸵鸟孵卵时,许多动物虎视眈眈地盯着那些巨大的鸵鸟蛋,鸵鸟一旦离开,它们马上就来到巢里,用各种方式吃鸵鸟蛋。埃及鹫可以用石头巧妙地砸开蛋;猎豹对鸵鸟蛋也很感兴趣,不过它们不会用石头砸。
散居在热带大草原、来自各个家族的幼鸟正在从父母那里学习应该吃什么,怎样吃。它们不像角马或斑马那样不加选择地什么都吃,而是挑最嫩、最绿的树叶、花蕾、鲜花、种子和水果。
鸵鸟们漫步在大草原,走得非常慢,当然,它们可以跑得很快。长到一个月时,小鸵鸟每小时就可以跑50 km。
传说鸵鸟在遇到敌人时,只知道把头埋在沙子里,而身体仍留在外面,因此产生了“鸵鸟政策”这一词语。其实不然,这种现象只是鸵鸟利用沙子来“清洗”羽毛上的寄生虫,而且头并没有埋进沙子里,仅仅是把脖子平放在沙地上而已。
相反,鸵鸟在遇到敌人时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赶走敌人。军雕能轻而易举地猎取羚羊,但鸵鸟为了保护子女,并不畏惧军雕的威胁。最终,军雕还是无法下手。
天敌到处都有,在幼鸟刚出生的头几个星期里,几乎每天都有几只被猎豹、豺,甚至狮子叼走。没过多久,多暴雨的季节来到了,幼鸟又面临着新的危险,恶劣的气候随时都会使它们丧命。
鸵鸟的成长之路比别的动物更为坎坷,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是不会飞的鸟。
经过漫长的寻偶、交配、产卵和孵化,鸵鸟新一代的生命周期开始了。然而,新的生命一出世,就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疾病、天敌、恶劣的气候。
在父母的帮助下,小鸵鸟经历了各种坎坷,兄弟姐妹们只有大约1/6能够活下来。这些小鸵鸟经过了大自然的选择,生命力异常旺盛。
雨过天晴,干旱的草原变得格外翠绿,旱季中被烧过的地方青草长得非常茂盛。鸵鸟的繁育周期同青草生长的季节相吻合。雨季过后,青草繁茂,正好是小鸵鸟迅速成长的时期,它们需要大量的食物。鲜嫩的青草是美味的食物,几乎是在转眼之间,草原上就集中了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
鸵鸟吃进的草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达胃里——首先在喉部形成一个球,球逐渐增大,然后在脖子里经过“漫长”的“道路”进入食道。
草原上气氛宁静、阳光温暖、食物充足,这种环境会使各种动物忘却战争,忘却生活中刚刚过去的坎坷。然而,这个和平的社会也并非绝对安静,鸵鸟家族内部也会发生纠纷。
这场争斗是为争夺“幼儿抚养权”而引起的。一只雌鸟发现自己的孩子少了,就坚持要到“别人”家中去查看,然而,别的家长不容许这种“侵犯人权”的事情发生,大家都在捍卫自己的家庭,于是,鸵鸟家族内部爆发了一场小小的战争。
战败者连家庭也丧失了,家里的幼鸟则由别的家庭抚养。幼鸟在任何家庭里都会得到公平的待遇。战败的父母忍痛放弃了儿女,而战胜者的家庭成员却因此扩大了。两家的幼鸟一起生活,一起成长,合力对付天敌。
年幼的鸵鸟成长速度快得惊人。到第九个月时,它们的个头就几乎同父母一样高大,跑起来也几乎和父母一样快了。大多数孵出来的幼鸟相继死亡,而活下来的鸵鸟却能力非凡,能够独立生活。洗完澡,它们开始梳理羽毛,这些鸵鸟才是真正的幸存者。在方圆60 km2内,它们联合行动,团结得像一个人。几十双眼睛警觉地四处张望,在这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时刻提高警惕是最有效的防卫手段。
幼鸟们长大成人了,到下一个繁殖期,它们将加入争夺领地的争斗。为了能在争斗中取胜,它们正在拼命地进食以增强体力。
尽管自然的进化剥夺了鸵鸟飞翔的权利,也没有赋予它们任何进攻和伤害敌人的能力,但是,鸵鸟还是生存下来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凭借着强有力的腿脚,它们在充满危险的、广阔的非洲草原上生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