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生》
率性而为的国学大师
2015-05-05 10:20:25
[p=30, 2, left]姓名 季羡林。[/p][p=30, 2, left]简历 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后去济南投奔叔父,并一直在济南念书。高中即发表作品。1934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回济南高中母校任教。不久到德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文革”中受迫害,1978年复出后继续任北大系主任、副校长。1990年任中国亚非学会会长。2009年病逝。著作有《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季羡林谈人生》等。他通晓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俄语、吐火罗语等。在梵学、佛学、文学、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成果。[/p][p=30, 2, left]名言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情感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p][p=30, 2, left]评语 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正好概括了这些关系的全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既包括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交换关系,如饮食等。世界上公认的长寿区如中国的巴马、欧亚交界的高加索和巴基斯坦的罕萨等地,仍然是以自然型长寿区为主,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长寿的影响是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对于长寿的影响也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至于个人情绪心理的调整,更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基本规律。因为人是在大自然中产生,是和大自然和谐的产物,任何逆天而行,必然对身体有所伤害,只有顺天而行,才会健康长寿。季羡林是个哲学家,他对养生的认识也有哲学的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