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知养生
2012-12-26 10:32:25文/鲁湾
《黄帝内经》说:智者知养生也。读过庄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知道那个梁惠王是个智者。为什么?因为他听了庖丁讲解牛的过程后,说了一句关键的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他从解牛的过程中总结出养生的规律和要领,使之成为史册记载的懂养生的千古第一位王者。
可惜,千百年来梁惠王的智者之言,往往被忽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庖丁解牛”的故事演绎出许多技术的、艺术的、哲学的结论。如宋代的欧阳修就在《卖油翁》中总结出在技术上“熟能生巧”的结论,而有的艺术家则从“莫不中音”的描述中看到了“古代艺术精神的源头”,大部分人是从哲学的角度领悟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得心应手的真谛。可见智者不多。
本来形象大于理论,见仁见智也属正常,但从庄子这篇文章的标题和全文来看,庄子在这里谈的就是养生的灵魂和主旨,也就是庄子的养生哲学思想。《养生主》的“主”,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过来的,是一个点燃的火把。庄子在这个故事里阐发的养生思想正像一个火把一样照亮人类走向健康的道路。
养生是一篇非常恢弘的大文章,里面有非常庞杂的章节,“庖丁解牛”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这篇文章导读和灵魂。读不懂悟不透就无法读全文,就会坠入雾里云中,辨不清方向,找不到出路。
智者之所以能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领悟到养生的真谛,不仅因为他能把养生置于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而且能用辩证思维审视一切养生方法。庄子在《养生主》中谈的就是养生的哲学思维。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也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使我们始终能把握住探索未知的前进方向。可惜,有时人们没有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做深入的研究,而是偏离方向走入玄学的泥潭。
但是,子孙不孝,板子不能全打在老祖宗身上。“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养生哲学思维永远会在智者身上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