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闪电(1)
2012-03-15 13:44:38“雷人”的闪电,关键是由于天上的“雷云”!
咔嚓咔嚓……轰隆隆……啪!一个大大的闪光从黑沉沉的空中滑过,照亮了整个夜空。紧接着,轰!超分贝的大声响紧连袭来……房屋都跟着微微颤动!
别怕别怕,这是闪电和雷声。
闪电和雷声是怎么形成的?带着金属框架眼镜在户外更容易被闪电击中吗?闪电有多强大?怎样更好地避雷呢?
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学史上著名的“雷人”“雷事”
天上的闪电和我们家里的普通用电是一样的吗?为证明这点,科学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要感谢的就是一个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
事情要从1752年说起……
“哈哈哈,富兰克林这个家伙真是太荒谬了,他居然认为天上的闪电和普通的电是同样的东西,真是个大笑话!”
“是啊!他提出这个想法,却没有提出证据来,怎么能令人信服呢?”
这就是发生在1752年的事情。当时富兰克林发表论文,提出正电和负电的理论,并且认为天上的闪电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是相同的。这些论点招来许多科学家的嘲笑。但是富兰克林并不在意,他决定要以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
1752年7月的一天下午,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然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拿起风筝和莱顿瓶,匆忙跑向牧场,放起风筝来。(注:莱顿瓶,就是在瓶身内外都贴上金属箔篇,可以收集大量电荷的小瓶子)富兰克林在风筝下面连上一根细铁线,同时在风筝线的末端系上一串钥匙。
“哎呦!好麻呀!电来了!”
在大风雨中,富兰克林伸手去碰触风筝线上的钥匙时,钥匙冒出了一道闪光,富兰克林的手又痛又麻。
“威廉,把莱顿瓶拿来,收集云里的闪电。”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如果闪电击中风筝,富兰克林就会有生命危险。幸好他们终于平安地完成实验,并且将莱顿瓶带回家,接到电铃上。
“铃……”电铃马上响起来了。
富兰克林不禁高兴地跳起来:“啊!终于成功了!从云端引来的电可以使电铃响个不停,表示云中的闪电和普通的电其实是同样的东西。
小璐:
特别注意:
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雷声轰鸣中放飞风筝的实验,是科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不过同学们要注意了,打雷时放风筝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会导致死亡!大家千万不能这么做!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闪电击死,这是闪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文《科学大众》(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