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懒惰的癌”
2015-09-09 10:10:59提起癌症,常令人们“谈癌色变”。癌症多数进展迅速,加以一些文艺作品的渲染,使许多人认为得了癌症生命就会只剩几个月。
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一些癌症能在早期被发现,确实有的癌症患者能被治好。于是人们确信,癌症不论早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治疗。
正确认识“癌症是慢性病”
告诉人们“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癌症可治、癌症早期发现或有可能治愈” , 无疑都是对的。现在有人倡导“癌症是慢性病”的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此说法,至少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慢性病防控三年规划》中明确无误地将癌症列入其中。
不过,必须对“癌症是慢性病”的说法有正确的理解。比如,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癌症,它的病名就告诉你,它不是慢性病; 绝大多数的癌症也不同于高血压、糖尿病那种可以从长计议、慢慢治疗的慢性病。说癌症是慢性病的意义在于,癌症在临床发作之前往往有一个较长的、逐步形成的过程,人们应该关注癌症的预防,防止它发作;癌症治疗后也有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人们应该努力阻止它的复发。
个别癌症表现出一定的惰性
医学解剖中发现,在许多并非因癌症而死亡的老年男性尸体中,约70%的死者患有前列腺癌。他们并非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生前并不知患有前列腺癌。这就让人们想到:这前列腺癌也许是不必治疗的。加以癌症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对人体的创伤较大,费用亦高,不少人士甚至怀疑起医生们治癌的目的来了。类似的情况是甲状腺癌,有人对由外科手术切下来的甲状腺做了仔细的病理切片研究,结果在其中发现约1/3患有微小的甲状腺癌,这些癌结节甚至只有1~2毫米直径,切片做得越细密, 发现得越多。许多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都能长期生存甚至被治愈。因此也令人想到, 这些微小的甲状腺癌也许并不需要把它查出来切掉的……
癌症是“一类”疾病,它们有危害人类健康的共性,但它们也有一定的个性。某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在害人的行为方面确实表现出一定的惰性,似乎不那么张牙舞爪。不过对于这事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它们终究是癌,是可能致命的癌。不错,70%的老年男性死者存在着没有发作的前列腺癌,但不表示前列腺癌都不发作,因为发作的被另行统计了。确实,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大多痊愈,但若是属于未分化癌,不彻底治疗,那就很麻烦了。
早期发现 密切观察 及时治疗
人们认识到癌症的危害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如今看到了个别癌症的惰性,万不可以为“癌都是这样的懒虫”,而放松对这类严重疾病应有的警惕。解决癌症问题的出路在于预防, 也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争取最好的疗效。话又说回来,对于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确也需要有点特殊政策: 对于前列腺癌, 若患者为高龄老人, 且无明确症状, 确实不必急于手术、放疗、化疗, 以免对老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但需密切观察、定期检查, 若无变化便罢,若有发展或可考虑采用些内分泌(抗雄性激素)的治疗,也很有效。相对而言较年轻的患者,若无明确症状,也可以密切观察、定期检查,若有发展再行治疗,即所谓“相机治疗”。对于甲状腺癌一旦发现,仍应手术切除, 并做病理切片检查, 若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这是两种惰性的甲状腺癌,大约占甲状腺癌的90%),手术切除即可治愈;若为少数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则术后可能还需做放射治疗等辅助治疗,而非“一切” 了事(当然,若是高龄体弱者又另当别论)。
顺便提下,如今超声技术被广泛用于甲状腺检查,查出许多人都患有甲状腺结节,这些“结节”绝大多数(95%以上)都是良性的,并不是癌;即使是那不到5%的可能的甲状腺癌, 由于甲状腺癌中90%为“惰性癌”,可以从容处置,不必太过紧张。但由于“结节”确也有恶性的可能,所以定期检查非常必要,如若“苗头不对”,可穿刺取样做病理切片检查,确诊是癌,再手术不迟。
凡事都有共性,也有个性,癌症当中也有个别的“惰性癌”,对这些癌正确认识后可进行更合理的治疗,但不能推而广之,因为在癌症之中此类“懒惰分子”终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