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相似?——“大浦洞”2 与“布拉瓦”试射失败原因探析
2014-08-22 09:00:253M30“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半剖结构示意图
网上传的三级“大浦洞”2 导弹模型与阅兵式上展出的“大浦洞”2导弹差异较大
何其相似?——“大浦洞”2 与“布拉瓦”试射失败原因探析
█ 文/汤志成孟巧凤
“大浦洞”2(朝鲜称“白头山”2)是朝鲜两级或三级液体弹道导弹;“布拉瓦”(俄代号RSM-56,北约代号“圆锤”,美国代号SS-NX-30)是俄即将列装的三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一个是实战性能备受质疑的地地弹道导弹,一个是被俄认为比“三叉戟”2D5领先10~15年的导弹,两者之间似无可比之处。但迄今为止,“大浦洞”2及与其同源的“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进行的3次飞行试验均失败。无独有偶,从2005 年9 月到2011年12月,“布拉瓦”共进行17次飞行试验,失败7次,成功率也不高,且数次面临下马的窘境。这似乎又使两者有“惺惺相惜”之感。纵观“大浦洞”2、“布拉瓦”导弹和“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不难发现,其失败原因有诸多共同之处。
次级未按时点火
“大浦洞”2和“布拉瓦”导弹均为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在末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并实现弹头弹体分离后,导弹的发射、飞行试验基本就算成功了。当然,为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概率,“布拉瓦”在头体分离后仍对母舱的姿态进行控制,母舱也有依次释放子弹头的动作,还有诸如诱饵抛撒、机动变轨等。这些动作完成与否、导弹是否准确命中预定目标等,也都是判定试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大浦洞”2、“银河”2、“银河”3的失败绝大部分集中在末级发动机关机之前,更遑论弹头弹体分离、星箭分离了。据俄媒体报道,在2008 年9 月18 日的试验中,“布拉瓦”的弹头母舱并未能全部释放子弹头,在2007 年6 月28 日的试验中,“布拉瓦”携带的3个子弹头只有2个飞抵靶场,但俄官方及外媒的统计均视这两次试验为成功。
“大浦洞”2和“布拉瓦”均为多级弹道导弹。朝鲜第一次实现两级火箭分离及下一级火箭成功点火是在1998年8月31日。当时朝鲜使用由“大浦洞”1改装的运载火箭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火箭的第一级落到朝鲜与日本之间的海域,第二级落到距发射场1 400~1 500千米的太平洋海域。2009年4月5日,朝鲜使用“银河”2三级运载火箭发射了“光明星2号”卫星。分析表明,火箭第三级或许已与第二级分离,但似乎未能成功点火并与卫星一起坠入距第二级残骸落点不远处的太平洋海域。
从媒体报道看,“布拉瓦”出现级间分离及点火故障的次数较多。2006年9月7日,“布拉瓦”第3次飞行试验。导弹在飞离核潜艇数分钟之后坠海。据俄海军人士透露,失败原因是第二级火箭没有正常点火。2008年12月23日,“布拉瓦”第8次飞行试验。导弹升空不久即爆炸,俄军方称爆炸原因乃级间连接电爆管装药量过少致使第二三级未能完全分离,火箭偏离预定轨道自毁。2009年12月9日,“布拉瓦”第10次飞行试验,为迄今最后一次失败的试验。遥测数据显示,导弹前两级发动机工作正常,但第三级发动机出现工作间断现象。
2005年9月27日“,布拉瓦”在“台风”级上进行了首次水面发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