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1岁,这些食物不能上桌(下篇)
2013-10-29 17:42:07营养健康 营养研究院
不满1岁,这些食物不能上桌(下篇)
文/ Rayman妈妈 婴幼儿高级营养师
Rayman妈妈 国际注册营养师
现任/亚洲营养协会理事,国际注册营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
周岁前,宝宝的辅食添加是需要妈妈慎之又慎的,有些新鲜食物宝宝娇嫩的肠胃还接受不了。哪些常见食物需要列入谨慎选择的名单呢?
NO1.容易致敏的食物
案例
很多宝宝有芒果、菠萝、各种肉、奶、蛋等食物过敏史,1岁前辅食添加的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这是为什么?
食物性过敏体质主要指对食物中的异体蛋白质过敏,食物中异体蛋白质的含量越高越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荤腥类食物比蔬菜容易诱发该病,肉类、牛奶、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是罪魁祸首。以肉食为例,肉食可使人体内的红细胞质量降低、形体变大。但动物性食品是保障宝宝生长发育的诸多重要养分的主要来源,完全限制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这类宝宝家长可以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宝宝食用的高蛋白食物。
你该怎么做?
1.避免过敏原
同样是肉类,鸡比鸭容易引起过敏,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鸭肉中高,所以肝脏类都选
择鸭或者鹅的;在水产品中,有壳的食物(如虾)比无壳的食物(如鱼)容易引起过敏;食物的种子(如西瓜子、南瓜子)比该食物(西瓜、南瓜)容易引起过敏,因为植物种子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多种食物混合比单一食物容易引起过敏,例如鸡蛋、番茄、牛肉、土豆,单独吃其中的一种食物并不发病,如果两种和两种以上食物一起吃就会发病(如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
2.改善过敏体质的食物
多吃糙米、蔬菜,能使宝宝的过敏性体质得到改善。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应性皮炎发生。小白菜香菇是不错的选择,小白菜或者小油菜含有天然的缓解过敏症状的物质。另外,过敏期间可以用葡萄籽油来烹调宝宝的食物,其中的葡萄多酚本身就是抗过敏药物中的重要成分。
3.避免过敏水果
无论成熟不成熟的芒果,都会含有一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学物质,引发口唇接触性皮炎;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等活性物质,对皮肤血管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导致宝宝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和口舌麻木等情况;表面有绒毛的水蜜桃、猕猴桃中的分子物质,对肠胃透析能力差的宝宝来说,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NO2.高重金属食物
案例
彤彤非常喜欢吃海虾和鱼,每个星期都要吃3~5次。在一次体检后,检测指标发现彤彤汞超标。
这是为什么?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式积聚在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海产和鱼虾,不仅是汞,重金属超标最主要影响的就是宝宝的神经系统。
鱼和肉已经成为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指定的食物过敏因素之一,因此很多专家建议,宝宝满1岁后再吃鱼比较合适,此时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虽未成熟,但已初步完善,更容易接受鱼和肉。
你该怎么做?
1.避免重金属含量高的鱼类
体形相对比较大的鱼以及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鱼,都应该避免给宝宝食用,例如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以及吞拿鱼等。体型较大的鱼,它们的生命周期长,而且生长过程中需要吃掉更多的小鱼,所以鱼肉就会积累更多的重金属。
2.不要吃虾头
虾头中含有高量的重金属,在烹调海虾时,尽量剥除虾头烹制,或不食虾头。
3.关注产品重金属含量
200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要求所有的GMP厂家在其产品上标注其重金属含量。对中国家长来说,需要侧重关注的是小宝宝服用的鱼肝油。
NO3.功能性饮料和食品
案例
母婴店经常推荐很多宝宝能够食用的功能性饮料和食品,宣传点十分有噱头并且吸引家长的眼球,这些功能性饮料和食品是否对宝宝有帮助呢?
这是为什么?
功能性饮料中大多富含电解质,可以适当补充人体在出汗时丢失的钙、钠、钾、维生素B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但由于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健全,过多的电解质会加重宝宝的肝、肾、心脏负担,增加宝宝患高血压、心律不齐的几率,甚至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
你该怎么做?
1. 拒绝刺激性饮料
刺激性饮料如可乐、咖啡、浓茶等没有营养,而且含有多肽糖或咖啡因,让宝宝兴奋不安,甚至影响宝宝生物钟。
2.拒绝各种甜味剂
不选含有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甜蜜素、各种人工香精、色素、稳定剂、增稠剂。
3.蛋白质含量低于3%的饮料和辅食不选。
蛋白质在3%~15%是宝宝辅食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底于3%的食品饮料,基本与白水无异,对摄入量本就有限的宝宝了来说,实属鸡肋。不选也罢!
NO 4.高蛋白食品
案例
在进行营养咨询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宝宝总是生病低烧,或者厌食、厌奶。有经验的家长会说:“我的宝宝又积食了!”
这是为什么?
这里的各种症状很可能是蛋白质摄入过多引起的。蛋白质摄入量过高会影响主食的摄取,而使脑细胞新陈代谢发生能源危机,还会经常引起便秘,使得宝宝容易上火(内热),引起发烧和厌食。家长在给予宝宝高蛋白食物的同时,会逐渐损害宝宝的动脉血管和肾脏功能,轻则造成消化不良、免疫力降低、腹泻、发热,重则造成酸中毒、高渗性脱水、血清尿素和氨升高等不可逆性内脏损伤,尤其是有肾病的宝宝,是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的。
婴幼儿的蛋白质需求量并没有家长们想象得那么高,例如每100毫升母乳中含有蛋白质1克左右(这需要根据母亲的饮食结构而定),配方奶中所含有的蛋白质含量是母乳的2倍,1~6个月的宝宝每天喝700~800毫升的奶即可满足日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你该怎样做?
1.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合理搭配
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能有效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好方法。每天食用的蛋白质最好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2/3来源于植物蛋白质。
2.不同营养成分食物合理搭配
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相互补充,可以显著提高营养价值。例如,谷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少,而含蛋氨酸较多;豆类蛋白质含赖氨酸较多,而含蛋氨酸较少。这两类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大为提高。再比如,单纯食用玉米的生物价值为60%、小麦为67%、黄豆为64%,
若把这3种食物按比例混合后食用,则蛋白质的利用率可达77%。
3.每餐食物都要有一定质和量的蛋白质。
人体没有为蛋白质设立储存仓库,如果一次食用过量的蛋白质,势必造成浪费;相反,如果食物中蛋白质不足时,宝宝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
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包括:奶制品,如牛奶、羊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等;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鱼、虾、蟹类;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它是婴幼儿食品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干果类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