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脾胃打架了
2013-03-28 19:32:05文/李霞 中医儿科博士,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编辑/张琳 设计/庞婕
我家宝宝最近晚上总是翻来翻去不好好睡觉,还总是哭闹,也不爱吃东西,瘦了很多。去医院看说是脾胃不和,怎么办调理孩子的脾胃呢?
患者年龄:13个月
症状表现:哭闹、不爱吃东西、睡眠不好、消瘦
病情诊断:脾胃不和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在长身体的宝宝必须增加营养,但又总会因为吃的不合适而生病。医生总说孩子脾胃虚弱,这里说的消化系统的虚弱症状,多半是脾胃不和,是与成人脏腑功能虚弱所不同的相对“虚弱”。
中医妈妈教您明白脾胃
在中医理论中,脾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运化全身的水液和水谷精微。脾与胃是人体重要的枢纽,胃可以看作是一个容器,而脾则发挥传送带的功能。当人体摄入食物后,先储存在胃中,再由脾将这些食物传送到人体各个部位,转化成人体需要的能量,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当胃盛纳的东西超出脾的传送功能,就会脾胃不和,出现厌食、积滞等症状。
孩子的脾胃总不能“和”平共处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在病因病理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孩子随着成长发育,其脾胃的功能是在不断地健全和成熟,所以相较于成人而言总是处于不足的状态。
在孩子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但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所以对于机体的营养需求来说,脾胃的功能也是相对不足的。
Tips
当孩子饮食摄入过多或不易消化时,就容易出现积滞、厌食、吐泻等疾病。多数孩子的脾胃虚弱都是正常情况,但反复出现积滞、吐泻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时,脾胃虚弱就是病理性的了,即脾胃不和。
这些情况说明脾胃打架了
脾胃不和简单理解就是二者功能不协调,较脾胃虚弱的程度要轻一些,是疾病的最初阶段,积极调整饮食习惯会避免脾胃虚弱的情况。常见的脾胃不和症状有以下几点:
1. 食欲不振,饮食量比平时明显减少,对平时爱吃的食物也不感兴趣;
2. 肚子胀,偶有间断腹痛;
3. 呕吐物或大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味,气味臭秽;
4. 睡眠不踏实,爱趴着睡或咬牙、磨牙;
5. 舌苔白厚,口中有酸腐味,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6. 面色发黄,手足心热,精神活动差,爱发脾气,常哭闹。
调和脾胃,喂养最重要
孩子的饮食不能自制,时常遇到好吃的东西不加节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总是家长喂什么就吃什么。如果家长添加辅食不能按孩子的年龄特点按序添加,或是添加的餐数频繁,或是营养物质过多,孩子的脾胃不能将其消化,那么孩子患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同时不能代谢的营养物质也会加重其他脏器的负担,例如肥甘厚味多属于阳热之品,过分食入肥甘厚味,体质也渐渐呈阳热之象,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小胖墩。
1.辅食添加有规律 根据年龄特点,遵循添加原则,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以及固体食物转变,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量要适中。饮食搭配多样化,平衡饮食,避免食物过于单调。
2.健康饮食分利弊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少吃冷饮。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以上“三少”尤其是在饭前需要注意。同时不要冷热夹杂着吃,特别是吃了油腻的东西不要吃冷饮。
3.按需喂养因人异 任何年龄阶段不强迫进食。每个人的饭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千万别和别的孩子比饭量,而强塞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了脾胃的负担,造成虚胖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损伤脾胃功能。
4.饮食结构均衡宜 人体的饮食金字塔中,糖盐油10%,鱼肉蛋奶20%,水果蔬菜30%,面食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占40%。新生儿到婴儿时期的饮食只能是乳制品。随着孩子的成长,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一岁以后的孩子晚上睡前不要加牛奶。同时切勿给孩子吃蛋白粉等保健品。
Tips
新生儿到婴儿时期,胃内没有淀粉酶,只有消化乳食的乳蛋白酶,所以饮食只能是乳制品。随着孩子的成长,胃内的乳蛋白酶渐渐减少,而淀粉酶逐渐增加,所以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5.病后盲补要警惕 在孩子疾病恢复的过程中,脾胃的功能也在慢慢的恢复,原本还虚弱的脾胃不能承受肉蛋奶的冲击。那些认为孩子生病的时候消耗太多营养物质的家长,一看孩子有了食欲就肆无忌惮地让孩子吃喝的行为是盲目的。不妨慢慢地增加营养,切勿让孩子又病一场
这些粥可以给脾胃“劝架”
由脾胃不和发展到脾胃虚弱还有一个阶段,在“不和”的阶段,注意饮食往往就可以避免出现脾胃虚弱,同时使用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可以帮您轻松搞定宝宝身体不适。
1.山楂粥
去核并切碎的山楂,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将炒好的山楂熬人小米粥中即可。因食入过多造成食积往往需要清淡饮食,小米色黄入脾胃肾经,有益肾和胃的作用,对于呕吐、泛酸、消化不良有一定功效,炒至的山楂对于消除肉食的积滞屡试不爽(生山楂活血化瘀效果较好)。
2.白萝卜水
白萝卜去皮切片熬水或熬粥都可以。萝卜,具有开胸顺气、消食除胀的作用。对消化不良伴有腹胀有疗效。
3. 山药米粥
山药和大米各
脾胃不和,按这里
儿童“脾常不足”,常易为饮食所伤,故临床多见脾胃疾患,如积滞、疳证、呕吐、腹泻等。常用的按摩手法有:
摩腹
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抚摩,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顺时针抚摩,每天1次。
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足三里,每天1次,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
捏脊法
通过按摩督脉和膀胱经,能通经脉、平阴阳、调气血。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双手半握拳,拇指伸长,罗纹面对食指第二指间关节的桡侧,虎口向前。以双手拇、食指将患儿皮肤捏起,从尾骨端开始,沿脊柱由下而上,直到大椎穴为止,如此反复3~5次。每周3~5次。
这些药助消化
大山楂丸
消积化滞。用于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对于爱吃肉食的孩子,您家里可常备些大山楂丸,不仅口感好,孩子容易接受,而且几十年的老药,物美价廉,经济实惠。
健儿消食口服液
健脾消食。适用于孩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食少,腹胀,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等症。对于年龄较小不能服用药片的孩子是首选。
小儿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孩子。因为这款消食片是咀嚼服用的,2岁以下或是不会吃药片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
四磨汤口服液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婴幼儿乳食内滞证,表现为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食积等症。
医师提醒
食积是孩子常见的症状,家长可以选择山楂、莱菔子、生麦芽等一些作用和缓的消食药物来改善症状,切不可乱用打食药或是凉药,例如七珍丹、三黄片等,轻则腹痛腹泻,重则加重脾胃的损伤。如果简单用药后孩子症状没有好转,还请及时就医,在医生诊断明确的情况下指导用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