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衣卿相
电影中大放异彩的终极杀器“神圣手雷”,小说里是不存在的。
这个梗出自哪里呢?影剧宅会告诉你,是上世纪最经典的无厘头喜剧《巨蟒与圣杯》,而游戏宅则相信出自经典对战游戏《百战天虫》,至于斯皮尔伯格的灵感来源究竟是电影还是游戏,who care,那些看过《巨蟒与圣杯》,或者玩过《百战天虫》的人,自然都能会心一笑。嗯,哈利路亚。
电影《巨蟒与圣杯》海报
细究起来,电影改编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重新设计了哈利迪的性格和动机,他变成了一个令人心痛的孤独死宅,爱上一个姑娘,却因自卑而始终未曾开口,后更因此与一生挚友反目。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藏入游戏里,希望后人能了解自己的爱和悔。
然而小说里的哈利迪只是个孤独而傲慢的死宅,原著里是这样写的: “哈利迪希望所有人都能爱上他珍爱的那些东西。我觉得,他想用这场比赛来促成这一点。”
小说里没有博物馆这么形象立体的展示场所,相反,哈利迪编撰了一本叫做《安诺拉年鉴》的书,将其免费送给绿洲的每位用户。《年鉴》中记载着所有,所有,所有,他喜爱的东西,书籍、电视剧、电影、歌曲、漫画和游戏,大概就是从50年代到九十年代,四十年间全部的流行文化。然后所有年鉴里涵盖的内容,在绿洲都可以免费下载获得。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哈利迪就像哥尔.d.罗杰,死前大喊道“去找吧,我的所有财宝都藏在那里了”,然后便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我把年鉴里列的作者列表抄在此处:道格拉斯·亚当斯、库尔特·冯内古特·尼尔·斯蒂芬斯·理查德·摩根·斯蒂芬·金、奥森·斯科特·卡德、特里·普拉切特、贝斯特、布拉德伯里、霍尔德曼、海因莱因、托尔金、万斯、吉布森、盖曼、斯特林、莫考克、斯卡尔齐、泽拉兹尼……
感受一下,这几乎就是科幻世界出版的世界科幻大师书系嘛,科幻迷看到此处自然会为之一阵激动。
201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大师丛书展览
《年鉴》说哈利迪最喜欢的电影三部曲有《星球大战》《回到未来》《黑客帝国》《疯狂的麦克斯》《魔戒》,还有《夺宝奇兵》,但夺宝奇兵第四部他拒不承认,就不知斯皮尔伯格看到此处作何感想。
《年鉴》里还有大量日本动漫和特摄《哥斯拉》《加美拉》《宇宙战舰大和号》《宇宙怪兽》《急速赛车》。当然,这些东西都有点历史,我国动漫宅除非特别学究的考据党,否则都研究过的恐怕有限。
日本特摄片人物集,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小说里,哈利迪是个任性而偏执的超级死宅,早些年他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能与自己气味相投,甚至有段时间近乎疯狂,他会因为某些员工不知道自己引用的台词出自哪部电影,或者他们不熟悉自己热衷的动画、漫画或游戏而解雇掉他们。(当然,这事他转眼就忘,而这些人也会被莫罗重新请回。)当他认识到满足这点有多难时,他渐渐离群索居,再不出门,一个人沉浸在打造绿洲世界的工作中。
仔细想想,有没觉得这个形象挺眼熟的?
是的,小说里的哈利迪,如果放在当代的中国,绝对会是个资深中毒的豆瓣用户,他孜孜不倦的把自己所喜爱的所有图书、电影、音乐、游戏记录下来,并疯狂安利给周围的人。但他是那么孤独,永远都在标记着其他人眼中冷僻而无用的记录,却很难停下脚步,跟周围的人真正开心的一起分享些许快乐。人们只看到了他疯狂,却忽略了他在记载中获得的快乐。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很多快乐,能因分享而格外珍贵,但想将其分享出去,确实格外困难,它们太琐碎,太微不足道了,就好像电影里的大决战,你知道那些身影都有名字,有背景,有故事,可你眼花缭乱地认不清楚。但即使一个熟悉的角色,熟悉的台词就够了,我们喜欢过一样的东西,这个发现本身就很有趣了。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相比电影,小说呈现出来的是另一种孤独,玩命地炫耀,不加节制地列举,近乎疯狂地安利,恨不得把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写出来。很多人不喜欢,因为他们不理解那痴迷于此的日日夜夜的孤独,有人很喜欢,因为至此他知道自己痴迷某些小众文化时并不孤独。
如果你想借某些发现而对抗孤独,选这本书是没错的。
嗯,谢谢你看我的安利。
《头号玩家》导演斯皮尔伯格与《玩家1号》作者恩斯特·克莱恩合影
对了,有些人的豆瓣账号,何尝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安诺拉年鉴》呢,记载着所有那些痴迷和孤独。
祝每一本《安诺拉年鉴》都能遇到真正的知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PS:25美分这个梗出自小说,它是你进入绿洲的注册费用,想玩这个游戏,你只需25美分,终身有效。还是豆瓣好,连钱都不用。
最热文章
完美人生
隐形时代(下)(1)
隐形时代(上)(1)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