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查杉 图/海大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正赶上北京最冷的时候。一年一度的返乡潮又开始了,朔风夹着雪花,吹得赶着回家过年的老老小小郁闷非常。虽说已经是2025年,北京城有了七个高铁站和两个庞大的机场,但为回家而拥挤的场面却仍然不鲜见。
沈朝州从研究所的玻璃大门向外看去,北京城的道路上拥堵成了一片红白两色的海洋。
“沈教授,过年回老家不?您买着票了吧?”门卫老王热情地寒暄着,把正发呆的沈朝州拉回了现实,他跟老王打了个哈哈,走进了凛冽的寒风之中。
年关难过,今年又到了回家的时候,沈朝州想起来就发愁。
沈朝州的老家在华北的一个小村,几代都是本分的农民。沈朝州考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老爹开着三轮车跑到镇里买了整整一车鞭炮,炸得满村鸡飞狗跳。上大学那几年过年回家,虽然绿皮火车硬座坐得腰疼,但爹妈永远都是笑脸相迎,那些年沈朝州还是挺愿意过年回家的。
可自从大学毕了业,沈朝州就不怎么愿意回家了。沈家三代单传,爹妈给他下了死命令,娶媳妇生孙子最要紧,其他的事儿都往后放。沈朝州后来读了博士,评上副教授,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拿了奖,都几乎没见到爹妈太开心过。一年一年下来,沈朝州被爹妈催得过年根本不敢回家,反正回家也就总是那一句话:
“州州,啥时候给俺们抱上孙子啊?”
最大的问题是,沈朝州根本就不想结婚要孩子。
“人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呢?”沈朝州一直以来都这么想。
沈朝州从小怕听小孩哭,进而发展到对小孩烦得不行。亲戚朋友家的小孩一来串门,他就恨不得赶紧找个地洞钻进去。然而鬼使神差,他上大学竟然学了遗传学专业,不过越学他就越往牛角尖里钻,觉得人类现在个体数量已经这么庞大,自己一个人的基因,传不传下去真的不重要,还是照顾好自己这辈子比较要紧。
于是这些年沈朝州忙时工作,闲时旅行,红颜知己倒是有过几个,但就是没想过和任何人谈婚论嫁,过得很是惬意。
沈朝州也不是没回老家跟爹妈深入交流过,可是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太前卫了,跟爹妈怎么也解释不通。
“爸,妈。要不这样,我结个婚,但是不生孩子,这行不行?人家老外可流行这个了,叫‘丁克’……”
“这是什么狗屁话!你个兔崽子读书读傻了?咱家三代单传,你要是生不出个儿子,咱沈家根儿不就断了吗?你这不扯淡吗你!还有啥脸回来啊?”老爹说完就气晕过去了,老妈在一旁抹眼泪。
村里风言风语渐起,沈朝州狼狈逃回北京。今年这春节,沈朝州干脆打算就自己一个人在北京过了。
研究所旁边的一家小酒馆里,沈朝州捧着一瓶见底了的二锅头,目光呆滞地盯着地面。直到一只宽厚有力的大手拍在他的肩膀上,才让他如梦方醒。
“沈朝州!好久不见啊!”一个略带西北口音的浑厚男声在耳边响起。
“许……许天水!?我靠,多少年没见了啊咱们!你不是去部队了吗?”沈朝州认出了大学同学,曾经的好哥们儿。
“哈哈,说来话长,没想到在这儿碰见你……来来,老板,再给我们上一瓶!”
旧友重逢让沈朝州暂时忘掉了家里的烦心事儿,两人打开话匣子聊了起来。酒过三巡,在沈朝州的目光里,窗外的车流渐渐汇成一条线,将城市忙碌的肌理愈发清晰地勾勒出来,仿佛一切正如往常。
沈朝州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的竟然不是自己的家,这让他有点儿慌乱。不过许天水的声音很快让他镇静下来,估计是昨晚实在喝大了,麻烦兄弟结了账,又把自己送到了酒店,真是有点儿过意不去。
“睡醒了?去洗个脸吧。”
然而沈朝州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家普通的酒店,房间里有点儿20世纪80年代的装修风格,然而细节又都透着精致。
这恐怕是家级别不低的部队招待所……沈朝州想。
“麻烦你了啊天水,这是在哪儿……”沈朝州抬起头,却有点儿惊讶地发现许天水穿戴整齐地站在房间里,肩头两杠四星闪闪发光,让沈朝州觉得有些不明就里。
“你整这么严肃干啥……”
“快去洗把脸吧,要带你开个会,快到时间了。”
一条漫长的走廊里,满脸疑惑的沈朝州不停地向许天水追问着。
“我说天水,你这是整的哪一出啊?合着昨天咱们不是偶遇啊?好歹告诉我这是在哪儿行不?”
“马上你就知道了。”许天水表情严肃,说得很简短。
沈朝州还想追问,但一进会议室,看到的主席台上的领导面孔,让他一下子没敢说出来。这张面孔在新闻联播上太常见了,许朝州不禁紧张起来。
会议室不大,一圈坐着十几个人,看起来大家都在等着沈朝州的到来。
“这位是许朝州副教授,微生物遗传领域的专家。”许天水向主席台简要介绍道。
领导点了点头,示意两人落座。
“我代表国家,感谢各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的到来。这次我们面对的危机是空前的!不光是我们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正式启动‘信封计划’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以方便对我们任务的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领导说完,示意旁边的秘书开始放映。
沈朝州目瞪口呆地听完这段话,再看看一旁坐着的人,无不面色严峻。这些人里很多都已经有六七十岁,虽然和自己不是同一领域,但有些也显得面熟,应该都是院士级的人物。沈朝州让自己冷静下来,看向前方打着“绝密”的全息投影。
十分钟的时间飞速过去了,沈朝州感觉到自己的脑子几乎要爆炸掉,倒不是资料信息量有多么大,而是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沈朝州努力地想记住更多内容,但在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就只有下面几句:
“紫金山天文台近期观测发现,木星轨道附近目前发现不明天体。后经大数据分析,此天体是由于海王星的摄动效应,由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脱离的KBO927。此发现很快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相关天文台的证实。
“根据计算发现,KBO927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7日与地球运行轨道相交,发生撞击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KBO927直径约为两万七千米,如果其撞击地球,释放的能量将超过恐龙灭绝时小行星撞击的三倍以上。理论上,地表的人类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物种都将被消灭。”
全息投影结束,领导冷峻的眼神让沈朝州几乎打了个哆嗦。他刚想要提问自己被叫来这里是要做什么,旁边已经有人先提问了。
“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前发现它?现阶段深空监测不是已经比较成熟了吗?”
“很遗憾,人类之前对有威胁天体的监测主要集中于小行星带,至于柯伊伯带的天体,它们实在太远了,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进行完全的监测。”秘书说到这里,好像叹了一下气,“但我们的运气不好,正好赶上了。”
“用人类现有的技术不能摧毁它吗?”又有人发问道。虽然都是科学工作者,但面对这样的情境,首先想到的还是这样小孩子气的问题。
“摧毁是不可能的。不过目前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已经达成一致,将用最短的时间,把尽可能多的核弹头由飞船投射到KBO927上,并预计于今年4月底左右,择日在它经过火星轨道附近时进行统一爆破,希望将其推离轨道。这被命名为‘巨掌行动’。当然,为了避免社会上出现恐慌,这个计划目前是绝密的。然而,如果不成功,恐怕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对抗天灾了。”
现场一片寂静。
“那我们是要来参与这个‘巨掌行动’吗?”沈朝州终于说上话了。
这次秘书没开口,领导直接说话了。
“不,‘巨掌行动’另外有团队负责,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启动另外一个计划,叫作‘信封计划’。简要地说,希望大家贡献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讨论出尽可能将中华文明,进一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保存下来的方式。”
“信封……寄给未来的信,是吗?”沈朝州喃喃地说。
“是的,如果‘巨掌行动’失败,即使我们人类逃不过这一劫,这封信也一定要寄出。”
沈朝州看了看身边的许天水,发现他的眼神中也充满着忧伤,这恐怕是一个历练多年的军人很难出现的神情。
“‘信封计划’也会有很多国外科学家一起参与,稍后我们会安排各团队对接,之后的事情,就拜托各位了。”
从会议室出来,沈朝州木然地跟着许天水来到庭院里,看着天边已经出现的晚霞,他这才发现自己是在北京西山之上的一个地方。
“没想到吧?沈教授。”许天水点上一支烟,也递给沈朝州一支。沈朝州没接,许天水笑了笑,干脆把两支都点燃了一起抽起来。
“没想到的是你把我绑架到这里来……”沈朝州似乎有点儿不悦。
“不是我要绑你,是上面的意思。你不是前些天刚发了一篇论文吗?你提出把信息存到细菌的DNA里……挺有意思的。上面觉得,这也许是‘信封计划’的一条路。”
沈朝州其实早就猜到是这篇文章的原因,沉吟了一会儿,他漠然地看着许天水。
“不靠谱,这本来就只是理论上的研究,离实践还差得远呢……”沈朝州说。
沈朝州驱车回家的路上,又接到了爹妈的电话,这次他没犹豫。
“不用说了,我坚持我的想法,不生才是对的。”
这个年沈朝州还是顺利地过了。爹妈嘴上说不愿意见儿子,却还是大包小包地背着土特产,到北京来了。电视里晚会的主持人一遍遍地强调着无论多忙,今年春节一定要全家团圆。这让沈朝州总是瞎想,是不是有人真的走漏了风声……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春节了。
大年初三,沈朝州刚把爹妈送上回家的火车,在进站口一转身就看到了一身便装,哈着白气的许天水。
“还让不让人过年了?”沈朝州无奈地看着许天水。
“这不过完了吗?今年过年这么重要,怎么能不过呢?我可是坐的头等舱回的老家,反正攒钱也没啥用了。”许天水感觉想得挺开。
还没等沈朝州反应过来,就被许天水拉进了车,说要带沈朝州去兜兜风。
春节期间的北京,道路出奇的通畅,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北京西南角的一个小镇,又三拐两拐,来到了一个山沟里。
山路上灰很大,让沈朝州觉得这几年空气污染白治理了。继续前行,路上有一道看起来挺严格的守卫,许天水亮了一下证件,警卫看了一下,敬了个礼,放车进去了。
“你这又把我往什么奇怪的地方带……”沈朝州抗议道。
“别急啊,这就到了。”许天水笑着说。
车子前方出现了山间一个巨大的坑,坑底还有一汪碧绿色的湖水,几台巨大的抽水机正开足马力地将水抽走。已经抽干的地方有一大片已清淤完成,密密麻麻的工程机械正在忙着采石,将坑底的石头一大块一大块地装到巨型的卡车上。尽管旁边有喷头在不停地洒水,但采石的灰尘还是扑面而来。
“真够夸张的。”尽管在车内,沈朝州还是皱起了眉头,“这是在干什么啊?现在这个时候搞基建没什么意义了吧?”
“这地方叫大石窝,是北京周边最大的汉白玉产地。故宫里那些石雕基本上都是打这儿来的。旁边有个云居寺和石经山,从隋朝开始,人们就开采这里的石头刻上佛经,现存有一万多块,摆在一个个藏经洞里,挺震撼的。”许天水说。
沈朝州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说过。
车子一拐,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峭壁,有上百米高,已经被机器切削得非常平整,许多工人被安全绳索吊着在上面作业。许天水停下车,拉着沈朝州向上方观看,在满天的灰尘中,沈朝州捂着鼻子看向石板,然而瞬间他的嘴就惊讶地合不上了。
在绝壁上方,沈朝州竟然看到了刚刻好的巨大的欧拉公式。这个号称宇宙中最完美的等式,从西方传来之后,这可能是第一次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也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沈朝州将目光顺着工人的绳索向下,他又看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还有麦克斯韦方程和傅立叶变换……
这些人类科学史上最精华的内容,以最原始的方式,粗犷地展现在沈朝州的面前。
“这难道是‘信封计划’的一部分?”沈朝州恍然大悟。
“是啊。”许天水点点头,“这儿本来都保护起来不让开采了,不过现在既然情况特殊,还是又开动了,这里的石头质量好嘛……”
“把字刻在石头上……还真有人这么干啊?”沈朝州想起自己多年前读过的一本著名科幻小说,里面也是这么写的,这样做信息保存的年头够久。
“嗯,没办法,现阶段来看,越先进的东西储存信息保存时间越短。你看咱们现在,这才几年啊,USB接口都没人用了,家里那些U盘全报废了,要读取还得去找专门的机器。这种时候,倒是这些老古董技法靠谱一些。”许天水说。
“可是这才能储存多少信息啊?再说要刻至少也得弄点儿硬质合金吧,还真往石头上刻啊?石头又能挺多久啊,这样子估计最多也就保存个几万年吧?”沈朝州对面前这个工程似乎很不以为然。
“的确没啥大用,不过至少可以留个念想,可能对于提出这个方案的那位历史学家来说,这种刻石的仪式感,比计划本身还重要吧……”许天水叹了口气,看着面前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么多人参与,还能保密么?”沈朝州问。
“这倒问题不大,对外的说法是为传承文化、开发旅游而搞的巨型面子工程。其实带你来是让你看看,‘信封计划’可不是说说而已。现在不论看起来多么不靠谱的计划,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只要你提出来,国家都会满足的。毕竟,我们只剩下一百多天的时间了。”
沈朝州直视着许天水,这个西北汉子的目光丝毫没有退缩。
“我需要几位数据存储领域的计算机专家的协助,还需要一些实验设备和一台超级计算机,稍后我会给你个清单。”
“没问题。”许天水回答得很干脆。
“巨掌行动”执行的那天晚上,沈朝州和许天水都出席了在总指挥室地下控制中心的观摩会。会场上有很多外国面孔,亚洲和大洋洲各国的代表都齐聚这里,与欧洲和北美另外两个控制中心一起,开始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屏住呼吸。
过往的四个多月,人类将现阶段自己所掌握的运载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把地球上现存的一万多枚核弹头中的百分之七十投放到了KBO927的同一侧表面。
这一刻,在三个控制中心联动的控制之下,那些核弹被同时引爆!
从控制中心发出控制指令到画面返回,经过了大概七分钟的时间。七分钟内,沈朝州没听到整个控制中心发出一点儿响声,所有人都死死盯着屏幕不动,仿佛相信目光能将这天外不速之客赶走一样。
光芒在画面的一侧亮起,沈朝州在心里为它脑补了华丽的爆炸声。沈朝州本来想看看无数朵蘑菇云叠加在一起会是什么景象,但现实是一朵也没有。从监控卫星的镜头中看去,整个过程显得意外的平静,只是一个极为明亮的光球渐渐在KBO927的表面出现,很快吞没了整个星体,让这块讨厌的大石头显得马上就要溶化在无尽的太空之中……
控制中心里甚至有人抑制不住激动,鼓起了掌。
沈朝州和许天水也忍不住欢呼起来。
然而欢快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大家的情绪又转变为躁动不安起来。数据从卫星不断地传来,控制中心的前排,负责“巨掌行动”的核心工程师们对着屏幕在紧张地交流着。
数分钟后,总工程师站起身来,面色平静地向大家宣布了“巨掌行动”的结局。
“很遗憾,受我们现在工程能力的限制,核爆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作用到星体,瞬间的推力只能令KBO927的运行轨迹发生极微小的扰动,可能与地球撞击的位置会有一些差别,但是结果都一样。”
全场一片死寂,甚至传来了零星的抽泣声。
“如果人类的科技能再上一个台阶的话,也许我们就可以躲过这一次危机。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就差一点点……但是我仍对人类文明取得的成果而骄傲,谢谢大家。”
总工程师向在场的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会场。
那天晚上,一向坚毅的军人许天水哭得像个孩子。
“人类就被这么块破石头毁了,真他妈不甘心啊……哪怕跟外星人打一仗再死呢,也比这样有意思吧……”
沈朝州的情绪却没太大波动,他惊讶于自己的冷血,也许自己冥冥中早就预感到了这样的结局吧,否则为什么自己坚持不想让后代来到这个即将被毁灭的世界上呢?
社会上不安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两周之久。“巨掌行动”失败的小道消息首先从一些小国传出,继而通过网络传遍了世界。主流媒体虽然对此仍然保持沉默,但紧张的情绪仍然在蔓延。大城市很多人自发地向乡下疏散,城里的地下室则紧俏起来,有钱都租不到。
沈朝州的实验室尚能保持正常的运行,他甚至有点儿兴奋,因为现在他能调动的研究资源是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他似乎也终于不用再为关于结婚和生孩子之类的小事所烦恼了。
许天水说服了高层,让自己参与到了一项看起来没有太大意义的计划中。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利用人类剩余的运载能力,在撞击到来前的几天,将一批宇航员送到KBO927的表面。用许天水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要死个明白,至少要看清楚敌人长什么样子。最好再踹它两脚,吐口吐沫什么的……在撞击之前,由于大气的摩擦,这些宇航员将成为第一批牺牲的地球战士,许天水很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许天水本以为在“信封计划”的碰头会上能见到沈朝州,没想到沈朝州竟然缺席了。会后许天水开车疾驰到沈朝州的实验室时,已经是深夜。
许天水看到沈朝州颓唐地躺倒在实验室的地上,酒气熏天。
“没成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想开点儿,现在可没人问责你。”许天水想安慰一下老同学。
“有点儿成果,你看这个……”沈朝州头也没抬,指了指桌子上一个培养皿。
许天水凑过头去,看到培养皿里面,黄绿相间的菌群排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七个歪歪扭扭的字。
“我说哥们,你这储存信息的效率,恐怕还不如那些刻石头的吧?”许天水打趣道。
“哈哈,这几个字是我做着玩的,跟咖啡拉花一个意思,我的水平差点儿,以前我那帮同学,厉害的能用细菌作画,青绿山水。”沈朝州爬起来,拿起滴管,从培养皿中抽取了一滴,转身滴到了旁边的一台仪器的注入口里。那台仪器看起来很粗糙,显然是临时焊接而成的。
许天水还没来得及吐槽沈朝州的艺术修养,屏幕上飞速出现的文字和图像让他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超级计算机的飞速运算之下,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在几分钟内显现了出来。许天水试着点了一下检索,发现想找的内容还真的都有。
“你这不是一般的成果啊!了不起!这些信息是存在细菌的DNA里吗?”许天水兴奋地大声问。
“嗯,是,每个细菌就是一个信封,有很多垃圾DNA位置可供储存,虽然目前还做不到在单个细菌的DNA里存下足够的信息,但是反正细菌嘛,有的是。我们团队里的计算机专家真不赖,搞的分布式存储的算法非常有效,可以在保证种群数量的前提下,每个个体储存一小部分信息,将信息从不同的细菌中提取出来再加以去重合并就可以了。”
“撞击后,这些细菌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呢?”许天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都是特意选择的耐极端环境的细菌做的改造,基因虽然会有突变,但是只要选择好沉默不表达的DNA,就不会被自然选择过滤。理论上……几亿年也没问题吧,细菌这东西比高等生物好养活多了,只要散布得均匀些,那块大石头灭不了它们。要是为了保险起见,火星上咱也可以播点儿种……”沈朝州似乎有点儿得意。
“按你这么说,‘信封计划’可以说是已经成功了啊!那你为什么没去参加会议呢?”许天水有点儿不解。
“咳……我是觉得,‘信封计划’本身没什么意义,我做的这些,就是想验证一下我的想法是不是可行,图个乐呵。石头一撞,人都没了,就算存得再久,这些信息谁来读呢?没用。”沈朝州摸起旁边的一个酒瓶,又是一口。
“也许……过了几亿年,这些细菌自己进化出智能了,说不定它们自己能解读呢……当然,的确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了,聊胜于无吧。”沉默了许久之后,许天水苦笑了一下。
沈朝州突然不说话了,红红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许天水,搞得许天水有点儿发毛。
这有些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半天,直到被玻璃破碎的声响打破。
沈朝州摔碎了手中的酒瓶,疯狂地在手指上割了个口子。鲜血涌出,许天水刚想冲上去按住像是失去理智的老同学,但随即他自己也好像想到了什么。许天水的手松开了,放任沈朝州把一滴鲜血滴进了仪器的注入口。其实要提取DNA,只需要一些头发发根的皮屑就够了,不过显然,沈朝州不在乎。
超级计算机开始了全功率的工作。
经过了一夜的筛选与反编译,天色微明的时候,许天水等到了沈朝州沙哑的嘶吼,显示器上真的有些零散的数据显示出来。
“难道……我们就是信封……”许天水喃喃地说道。
“是的……我们可能就是……你快去帮我打报告!我要所有的数据专家,语言学家和现在能调动的所有的计算能力!马上就要!”没等沈朝州话音落下,许天水已经冲出了实验室。
绝大多数的地球人还无法相信发生的一切是真的,人类瞬间得到了神赐予的力量,原本已经走投无路的人类文明,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几乎全球所有的计算资源都被调动,无数不同种族的志愿者纷纷献出了自己的DNA,人类随即还采集了很多不同生物的DNA作为补充。很快有海量的信息被破译出来。
这是存在于地球每个生命体内传承了三十五亿年的一封信,而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信封。
由于时间紧迫,人类还一时无法理解信息的全部内容,但幸运的是,重元素聚变相关的核心知识被第一时间整理了出来,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转化为工程上实现的可能。
在预计撞击日前的十天,许天水等一批宇航员还是依照计划,在KBO927上登陆了。
不过,他们的任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十天之内,他们要在这颗大石头的表面,建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而且跳过了轻元素聚变的阶段,聚变的工质将采用直接由星体表面上采集的重元素。人类的工程能力在短时间内还没办法有太大的飞跃,恐怕最多只能建成一台不太成熟的发动机,然而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赌一把。
沈朝州不得不借助警察的帮助,才能从膜拜救世主的人山人海中挤出一条道路。他必须得赶到控制中心,尽管他并不是航天方面的专家,对可控核聚变也一窍不通,但没有人会希望他缺席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沈朝州赶到控制中心时,KBO927已经离地球只有不到三十万公里,都在月球轨道之内了。按之前的计算,撞击将在二十分钟左右之后发生。
现场的气氛比当初“巨掌行动”时还要令人窒息,毕竟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到了脑袋上方不远。
大屏幕上的KBO927仍在不紧不慢地向地球逼近,从卫星发回的图像来看,它只不过是地球庞大蓝色背景上的一个黑色暗点,让人几乎无法相信它能对这个美丽的行星有什么影响。
然而毁灭的威胁仍然在逼近,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控制中心没有与前方通讯,因为呼叫了也没有意义。
过了一会儿,KBO927的表面出现了白色的发丝状的“薄雾”,这是进入大气层边缘的标志,估计还有几十秒就会到达地面!
沈朝州想给父母拨一个电话,却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不过刚拿起手机,他的动作就定格住了。
大屏幕上的KBO927近地一侧突然出现了一个耀眼的蓝色光柱,这个大石块仿佛突然长出了把手,看上去像是远古神祇手中的一把巨锤!
随着重元素聚变发动机的启动,坠落的小星体仿佛被神的力量狠狠推了一下,速度突然慢了下来。
很快,KBO927的表面开始燃烧起来,变成了巨大的火球,连同蓝色的长柄一起,好像一支巨型的火把。这火把下落得越来越慢,直至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之下,缓缓坠入了北太平洋……
沉寂已久的控制中心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根据后来的计算,这次陨星着陆的能量释放,大概相当于一次十级地震,海啸波及了附近的岛屿和大陆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然而,人类终于是存活下来了。
夜色笼罩了北太平洋,在新建起的一座华丽的人工岛的观景平台上,沈朝州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不远处的KBO927。
密集的探照灯将它的轮廓清晰地显现在夜空中。虽然在与大气层接触的过程中烧掉了不少,但它露在海面上的部分仍有一万一千米高,现在它超过了珠穆朗玛峰,已经是全球第一高峰了,据说有不少登山队发出了攀登申请,但暂时还没有获批。
“哟,救世主来啦……”耳边传来许天水的声音。
沈朝州转过头,看到迷你飞行器上的老同学一跃而下。
“什么救世主啊,要不是你力挽狂澜,咱们现在都完蛋了。”沈朝州笑道,“话说当时我心里真是紧张啊,还以为你们真要为球牺牲了……”
“哈哈,本来就做好了不能回来的准备。结果运气好,刚进大气层就减速了,要不然我们的工作站外壳材料还真扛不住。”许天水一脸轻松地说,“现在信息爆炸,科技大发展了,你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了吗?”
“没有,我想歇段日子,顺便……争取赶紧找个媳妇,给我爹妈抱个孙子吧。”沈朝州有点儿不好意思,但许天水并没有笑话他。
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三十五亿年前,那片雷电交加的原始海洋。
这封已经辗转了这么久的信,还是让它继续传递下去吧。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