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天文学家们相信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颗行星,结果真的发现了谷神星,人们欢欣鼓舞。
过了一年多, 1802年3月28日,德国医学教授奥伯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又发现了“智神星”,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1804年9月1日利林特尔天文台台长的一个助手卡尔.哈丁发现了“婚神星”。
1807年3月29日奥伯斯在发现“智神星” 5年后再次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灶神星。
实际上,灶神星在1781年3月13日晚上就有可能被发现。因为,当天晚上,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在金牛座中发现了天王星。当时,稍暗些的第四号小行星灶神星就在金牛座旁边的双子座中,距离天王星很近,但是,赫歇尔没有发现它,
此后38年中,一直没有发现新的小行星。直到1845年年底,天文学家才发现了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随后,发现小行星的数目迅速增加,1868年,超过100颗。
现在是2018年,距离1868年已有150年,一共发现了多少颗小行星呢?
截止至2018年7月12日,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有52万多颗。随着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技术提高,发现的小行星数量会一直增长。若要了解最新数据,请访问国际小行星中心网站。
小行星之所以被称为“小”行星,是因为它们个头不大。原来谷神星是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为940千米,2006年8月,谷神星被升级为矮行星后,灶神星成为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为530千米。已发现的最小的小行星为2015TC25,只有2米长。所以小行星的数量虽然多,但它们加在一起的质量也不如地球的质量大。
绝大多数小行星分布在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与太阳的距离大约为2.17--3.64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位于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一般被称为主带小行星。
有些小行星位于木星轨道上,处于木星前后各60度位置上,那里是木星、太阳系统的两个拉格朗日点,被称为脱罗央群小行星。
有一些小行星,轨道距离地球轨道比较近。与太阳距离小于1.95亿千米,与地球轨道距离小于5000万千米,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
2018年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NASA's Center for Near-Earth Object Studies) (CNEOS)迈入第30年。在7月23日发布了小行星动态图,常被称为2018年1月小行星动态图。图中描绘了美国宇航局近地小行星观测项目在过去20年里观测的近地小行星数量随时间增加的情况。从1999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31日。涵盖了至今发现的95%近地小行星。现在已发现近地小行星18000颗,平均每周发现40颗。
图中蓝色代表近地小行星,黄色代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带小行星。
寻找外星人-40.m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