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桥长1200米,桥墩四十六座,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的修建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从公元1053年至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钱一千四百万两才建成。整个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在建桥过程中,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另外由于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古人就采用“浮运架梁法”。他们利用海潮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他们非凡的才智。它的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十分有利于分水。
洛阳桥的建成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盛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扫码查看展品H5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