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如期而至,其中北京市物理试卷中出现了几道考题,跟中国科技馆里的展品息息相关,现在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几件展品到底是什么,你与学霸的分差,可能就差了来到中国科技馆的距离,快来看看吧!
展品:“华夏之光展厅”——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是中国古代计时仪器的一种,利用一根指针投出的日影方向的变化来测定每天的时刻。赤道式日晷是把一根铜制的指针装在石制圆盘(即晷面)的中心,指针垂直于晷面,晷面装在一个石台上,南高北低,平行于赤道面。指针的上端正指北天极,下端正指南天极。与地球自转轴方向平行。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在阳光照射下,当晷针在晷盘上的投影指向正北方向时是午时。每年春分以后看盘上面的影,秋分以后看盘下面的影。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扫码查看展品H5详细介绍)
展品:“华夏之光展厅”——赤道式日晷
磨,最初叫硙(wei四声),由鲁班发明,汉代才叫磨。有用人力、畜力和水力的,上图为水力。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石磨分为上扇和下扇,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
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约2100年的石磨,是一个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
(扫码查看展品H5详细介绍)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zhao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