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带着对假期的不舍,今天的你有没有感受到一种“迷之倦怠”?如果你的回答是“有”,那多半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说到这儿你或许要发问:“节后综合征”到底是什么?而我们又要如何对抗它呢?
节后综合征是什么?
节后综合征就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总而言之,节后综合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而是身体对频繁变化的生活状态产生的一种“不适应”。
“中招”的你如何对症下药?
症状一: 睡眠紊乱
对策:调整作息
从大年三十的“守岁”,到没日没夜的聚会,你虽然玩得很开心,但身体却表示自己真的要累垮了。时间来到节后,生物钟重新调整,你发现自己开始头昏脑胀、失眠多梦。“恭喜你”中招了。
对付这招其实很简单:好好休息、调整作息。首先你可以尝试在午间休息时睡一个不长不短的午觉(30分钟左右),缓解“少觉”带来的疲劳感。其次,晚上请务必刻意调整一下睡眠时间,重建正常的生物钟(睡前别玩手机哦!)。最后,做做头部按摩或极目远眺也能够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哦。
症状二:产生心理落差
对策:调整心态
“不想上班”是节后综合征当中最典型的症状。假期虽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是身体和心早已被放飞无数次了好吗!所以,当回到工作中时,你可能会感到异常的抵触。想要消除心理的抵触,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心态。节后刚开始工作时,可以从基础入手,给自己一段“适应期”,慢慢找回工作状态。另外在工作中,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鼓励自己,也能帮助你走出节后抑郁。如果有时间,你还可以通过运动去唤醒自己的精气神,让自己变得元气满满!
症状三:饮食结构失调
对策:调整饮食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可以算得上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因此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面,只要吃饭必定都是大鱼大肉、“满汉全席”。过年吃得丰富,长假后就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要延续春节的“饮食作风”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疙瘩汤、咸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记者 毕孝斌 综合新华网、MSN健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