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精彩内容推荐

夏至到,天气热,中国古人和现代避暑有哪些区别?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夏至已至,天气逐渐炎热,全国多地陆续出现高温天气。面对这种难熬的天气,我们先去看看古人们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都有哪些避暑方法 ,现代人是否可借鉴呢?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趣读华夏科技故事”首期节目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中国古人如何避暑”。

  首先来说,古人居住的房子跟我们现在居住的砖瓦房,有很大的不同。古人的建筑是用木结构搭建而成的,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建筑构件的改装,使整体建筑达到三面通风的效果。这个建筑构件就叫做“格扇”,它可以从建筑台基边缘一直顶到屋檐的下面,把斗拱遮住。格扇的使用非常灵活,冬天安装,夏天去除,是古人调节室内温度的重要手段,所以古建筑的室内温度,说不定比我们现在的空调房子还要凉爽。

  云趣故事会;古人;避暑

  (马麟绘《松阁游艇图卷》中夏日里的格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便是一些生活用具。其实古人的避暑用品跟我们现在很有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睡凉席,挂蚊帐,点蚊香等等,不过这些用品在古代的时候有它自己专用的名字,比如古人管凉席叫做“蕲箪”,管蚊帐叫做“葛幮”。与现在生活的最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凉枕的使用,凉枕的种类有很多,有竹质的竹枕,有石质的石枕,还有瓷质的瓷枕等等,尤其是瓷枕,有大量的存世实物,不仅器型多样,而且艺术风格也很独特,据说使用这种硬材质的枕头,不仅有消暑的功能,而且对颈椎还有一定的养护作用。

  虽然扇子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使用,不过古人使用的扇子要比我们讲究得多。“团扇”是我们自己文化里土生土长的物件儿,而“折叠扇”则是由日本传到高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再由高丽传到我们国家的外来之物。所谓的讲究,主要是指扇骨的制作工艺和扇面的艺术装饰。在扇面上展现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人的雅趣追求,也是中国文人的艺术创举。而扇子作为消暑用具的最高技术成就,当属“风扇”的使用,不过古人的“风扇”可不是用电来驱动的,而是用水或者直接用手摇。风扇的结构也很简单,两根木柱支在地上,再在上面架上带有扇叶的转轴,用手摇动,或用水力驱动,就可以生风了。风扇的最大的缺点是有噪音,尤其是水力风扇,别看它是帝王将相的专属,实际上还不如寻常百姓扇底之风来得清爽。

  云趣故事会;古人;避暑 

  (瓷枕.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的内容分享就到这里啦。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趣故事会;古人;避暑

  策划:李广进、李其康、王立强、张旖旎、张梓雍、王晰玉

  撰稿:李广进

  制作:李广进、李其康

  审核:王紫色、袁辉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供稿

  (本文转载须经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许可)

  相关阅读:

  二十四节气——夏至

  盛夏至,补钾提神防倦怠

  古人避暑有妙计

  夏至已至,“冬病夏治”了解一下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621_1049927_taonews.html